第1部分(第2/4 頁)
家)
一直以來很喜歡易老師的文字。
——韓寒(著名作家)
《易中天中華史》是一顆文化原子彈。
——中華讀書報
中華民族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發現自己。打鐵還得自身硬,看得清自己才看得清世界。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
——南方週末
易中天和范文瀾暗暗相合,前人篳路藍縷,他涓滴入海。個人寫通史最值得鼓勵,集體寫史應該終結了,現在易中天這麼寫,是迴歸到中國知識人的正宗上去了。
——南方都市報
《易中天中華史》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中華史。
——華西都市報
《易中天中華史》是一部肩負為中華尋夢使命的歷史讀物。
——新京報
易中天,他破譯了中華文明的密碼。
——中國青年報
=
秦始皇的屍體被秘密運往咸陽,身邊堆滿了鮑魚。
但他的事業卻被劉邦全面接手,包括他開拓的疆域,他開創的制度,他開闢的道路,以及背後的理想。
第一章 始皇革命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
稱皇帝,反封建,大一統。
興亡只在頃刻間
大秦帝國像泰坦尼克號一樣沉沒了,迅速異常,沒有商量,就像他們當年的橫空出世。
請看時間表——
前230年,秦滅韓。
前228年,秦滅趙。
前225年,秦滅魏。
前223年,秦滅楚。
前222年,秦滅燕。
前221年,秦滅齊,嬴政稱帝。
前210年,秦始皇卒,秦二世立。
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
前207年,秦去帝號,改稱秦王。
前206年,秦亡。
這就是說,從王國變成帝國,秦只用了九年工夫;從稱帝到滅亡,也不到十五年。
如此結局,恐怕是秦始皇沒有想到的。
事實上,嬴政對自己的帝國信心滿滿。他的自信,在稱帝之後的第一份詔書中表現得不容置疑。
詔書的內容,是要廢除諡號制度。
所謂諡號,就是中國古代君主、貴族和名人死後,被授予的一個蓋棺論定的稱號,比如平王的平,文公的文,襄子的襄。有了諡號,此人就有了一個歷史的評價。最好的是文和武,叫“靈”的則不靈。春秋時期的晉靈公、鄭靈公、陳靈公、楚靈王,都是死於非命。
歷史總是會有價值判斷的,哪怕委婉隱晦。
然而秦始皇卻不以為然。因為君主的諡號並不能由自己在生前商定,只能在死後由他人議決。所以嬴政認為這是“子議父,臣議君”,很不可取。
問題是諡號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區別不同世代的君主。比如周,文王之後是武王,武王之後是成王,成王之後是康王。如果都叫周王,就不知誰是誰了。
同樣,沒有了諡號,秦的皇帝難道都叫秦皇?後人讀史的時候,怎麼弄得清呢?
秦始皇卻自有辦法。他說——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1
好一個“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看來,他根本就沒想到大秦帝國會有死掉的那一天。
然而怎麼樣呢?
二世而亡。
實際上,秦二世繼位的第二年,陳勝吳廣就反了。義軍大旗一舉,天下雲集響應,星火頃刻燎原。兩年後,秦相趙高謀殺了二世皇帝,立子嬰為秦君,去帝號,稱秦王。也就是說,僅僅風光了十四年,大秦就一落千丈,由帝國重新變成了王國。更可悲的是,降格為王國的秦並沒能苟延殘喘,子嬰也很快就向劉邦投降。這位可憐兮兮的亡國之君,其實只當了四十六天秦王。
子嬰投降一個月後,項羽率諸侯聯軍入秦。他像一頭野豬一樣地闖了進去,掠財寶,擄美女,焚宮室,屠咸陽,殺子嬰,盡滅秦宗族。然後分封天下,自號霸王,都於彭城,史稱“西楚”。2原來的秦王國則分裂成三個封區,封給了秦的三個降將,號稱“三秦”。3
一個龐然大帝國,就這樣土崩瓦解。就連被秦始皇廢除的諡號制度,也在漢代恢復,並延續到清末。漢武帝的武,漢獻帝的獻,就是諡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