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黃蓋是給氣得極了,連自個心裡都反感那個老字。猛地從席上坐起,那意思很有點要和趙武伸伸手的感覺。
“哼!”
趙武只站著不動,掛上人屠勳章,釋放恐懼威懾。殿內溫度頓時將至冰點,架在中央的爐火,都彷彿被壓低了三分。
黃蓋這些武將只是心中稍亂,還能抵擋趙武的威懾。而張昭這些文官就有些不濟了,一個個打著擺子,眼中趙武的形象突然變色。
就像身處慘烈戰場,屍橫遍野,前方屍體更是堆積如山。屍山上,趙武渾身浴血,手握長劍,挑起人頭舉在半空。
“那人頭……分明就是我啊……”張昭等文官呼吸加重,他們還是第一次碰見這麼邪門的事兒。
黃蓋手握佩劍,他雖然沒出現這些幻覺,卻也能感覺到趙武身上,散發而出的殺氣。他雙目瞪圓,就要拔出佩劍,呼上左右將趙武斬於殿內!
趙武見好就收,不然真把關係弄僵,沒有東吳的水軍,東風也沒必要借,任務就完不成了。
殿內恐懼的氣氛消失,張昭等人才擦著汗水暗想:“這趙武好恐怖,就算呂布復生,也只怕不及。劉備得此人相助,如虎添翼啊!不過他前不久剛加入劉備勢力,不如加以利誘,讓他為我主效力?”
有此打算,張昭就開始向諸葛亮發難了。所說的言辭和三國演義中相差無幾,就是一個勁的貶低劉備,貶低諸葛亮,貶低劉備勢力。
要讓跟隨劉備的趙武看不到前途,讓趙武對劉備失望。接著才好忽悠趙武轉投江東嘛。
諸葛亮就按他們每個人的問題,據理力爭……(有興趣的朋友百度三國演義,這兒就不抄原文,免得有湊字數的嫌疑)
原本孫權就沒有降曹操的心思。試想,他在江東土皇帝當得甚爽,降曹操以後,其餘人還可能官職依舊,只有他不行。最多也就變成個富家翁,掛個有名無實的爵位。他孫家父子三人數十年打下來的江山,怎會輕易拱手讓人?
所以諸葛亮前往江東就一個任務,激將法!激孫權!激周瑜!只要這兩人不淡定了,聯盟也就順理成章。
或者可以這麼說,就算諸葛亮不前往江東,劉備孫權不結盟。曹操和孫權之間依然會打赤壁之戰。
正史上寫得很清楚,赤壁之戰開打,主要是曹操和孫權的部隊在互扁。劉備這邊只是充當後勤部隊,一直到曹操落敗,劉備的人馬才加入追擊。
其中彎彎繞太多,所有人各懷心思。如今又加入了契約者,情況變得更為複雜。
又過數日,諸葛亮激完孫權激周瑜,周瑜也和曹操幹過一戰。往下就應該是蔣幹中計,曹操錯殺蔡瑁,張允。
但熟知歷史程序的羅勇,怎麼會讓這種事發生呢?這些時日他表現出的超前思想,理論,已在曹操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當他得知蔣幹昨日前往江東,便一早守在曹操帳外。見蔣幹回來,就從暗處出來,假裝有事向報,也要求見。
蔣幹見過曹操,急道:“屬下無能,未能說反公瑾,但探到重要訊息,還請主公令左右退下。”
見蔣幹神色激動,曹操心想訊息可能很震撼,就問羅勇道:“守義何事?若不急容後在稟。”
羅勇只得退下,心道自己太急了點,又不能說未卜先知,應該等曹操要殺蔡瑁時在跳出來。不過還好,書中說過,曹操得知訊息後,是先叫兩人過來試探了一下,然後才斬首。還有機會。
果然,不一會蔣幹就從帳內出來,令衛兵去傳蔡瑁,張允來見。
羅勇猛然想起,書中曹操殺掉蔡瑁兩人後,馬上知道中計,被人問起卻說兩人怠慢練兵。
只考慮救人,沒考慮到上位者的臉面問題啊!
羅勇驚出一身冷汗,如果自己在曹操下令殺人才出手,說不得就犯了忌諱。非但得不到積分,還會有性命之憂!
“主公!”羅勇趕忙衝入帳內,急問:“剛才看見蔣幹神色間透著殺意,莫非蔡瑁張允兩人有通敵之嫌?”
曹操冷冷一笑,把信拋於桌上說:“妄我對他們如此信任,封他們水軍都督之職。他們卻與周瑜合謀,預害我性命!”
羅勇撿信隨意瞄了一眼,抓緊時間說:“主公!周瑜善於伐謀。我軍將士多為北方人,不悉水戰。昔日劉表同孫權諸多磨擦,周瑜是怕蔡瑁張允二人的水軍,使計離間。”
曹操立刻想明箇中原有,不僅嘆道:“幸得守義相助,險些錯殺良將!”
“改變歷史程序,獲得積分8000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