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他的氣息迎面擦過,她的心忽然跳漏了一拍。
她坐在馬上呆呆地望著他。
他眉目亮過天邊星子,“子昂謹祝明日馬嘯嘯馬到功成。”
說罷轉身,腳步一深一淺地邁進了雪裡。
白衣如雪,彷彿嵌進了漫天風雪。
作者有話要說:
☆、舞獅的狗尾巴草
清晨,這一場雪終於停了,倒是個萬里無雲,秋高氣爽的好日子,風裡還殘留著爆竹氣味,一地紅屑,煞是喜慶。
鎮天府門外,香車寶馬排滿了長長的巷道,江南世家,高門新貴,無不來賀。
庭院內鑼鼓喧天,佇立正中的戲臺綵綢飄蕩,他方唱罷我登場。幕幕大戲,好不熱鬧。
戲臺正中,坐著個六旬貴婦,著一襲鳶蘿松紅衣,風姿猶存,臉上含笑,側頭與周寧麒說話,正是鎮天府太君。
那臺上,驃騎大將軍剛剛下場,倏地,鼓點一換,一聲急過一聲,奪人心魄。
臺下眾人不覺噤聲,都目不轉睛地盯著臺上。
兩名雜役飛快推出一塊大木板,便匆匆下了場。
太君定睛細看,那木板上豎著高高低低的九隻木樁,一起一伏間竟仿若成梅花形狀。
鼓點驀地生生一斷,琴聲起,鑼鼓揚,一龐然大物躍上臺前,眾人一驚。
那物似虎非虎,面帶白毛,眼若銅鈴,頭系紅綢,隨一行一動上下翻飛。
臺下太君直了直身子,瞬也不瞬地望著。
只見那似虎非虎之物,足尖一地,猛然躍上了木樁,在樁上來來回回,步履輕盈。
霎時,臺下叫好聲一片。
那物隨樂聲靈動,搖頭晃腦,頗也帶了些憨態可掬,眾人面露笑意。忽地,只見那物臉上,虛晃一下,竟是張開了口,一上一下,若隨聲唱和。
眾人鼓掌叫好,正覺精彩間,一熊熊火球,從臺前飄過。
太君大驚,侍衛立即躺在身前。待看清,那火球由一青衣小童穩穩擒住時,太君忙不耐地撥開侍衛,專心看著。臺下頓時一片安靜,只顧呆呆看那燃燒的火球。
那火球甚為小巧,如紅日墜地,只見那擎火小童行到木樁前,抬頭一晃,火球被高高的拋到了上空,火種熄滅,那球顯出金光閃閃,眾人正挪不開眼。
忽見那似虎非虎之物,猛地躍起,以張開的大口銜住了金球,復又穩穩落到樁上。
臺下叫好聲蓋過了音樂聲,只見那似虎非虎之物,輕巧躍下木樁,跳到臺下,朝眾人一揖,躍到了太君身前。
太君點頭,侍衛皆不動,只見那物從口中吐出金球,落到太君面前。
又是叫好一片。
太君鼓掌,笑道:“好,好,好。”
樂聲漸停。
太君望著跪在面前的似虎非虎之物,開口笑言:“讓本太君看看,誰家戲班如此有心。”
那物臉面被高高掀起,端地露出了一張人臉,眉眼帶笑,如一彎玄月,正是馬嘯嘯。
太君身旁周寧麒倏地一動,卻未發一言。
太君驚訝道:“想不到竟是個小女子,你叫何名,來自哪處戲班。”
馬嘯嘯恭敬答道:“民女叫馬嘯嘯,是後山馬場看馬的丫頭,可喜歡雜耍戲曲,便求了東城戲班班主收作徒弟,眼下便來太君面前獻醜了。”
太君慈祥一笑,“如果你這般也是獻醜,那今兒個鎮天府裡的表演全是不堪入目了。”
馬嘯嘯笑答:“不敢居功。”可心裡卻是樂開了花,看來今天有戲。
卻聽太君又問:“你這物形制倒是討巧,可有何出處?”
馬嘯嘯不慌不忙地答道:“稟太君,雖是些雕蟲小技,可出處倒也是有的。”看見太君點頭,她便接著說,“民女從小常愛聽些民間小故事,有一個故事說在南邊蠻夷地帶,有一處地方叫瀟湘山,山上住著八隻妖怪,個個吞雲吐霧,力大無比,經常下山吃人,鬧得瀟湘山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於是有一天,天上神仙看不過眼,便帶領一隻金獅下凡,降服了八隻妖怪。後來,就有人依照那金獅的模樣,繪製了這舞獅,舞獅起舞,祈求平安喜樂,遠離煩憂。”
聽罷,太君面上更添欣喜,“想不到竟還有這樣的出處,好一隻舞獅。”說著,又看了看那獅面。
馬嘯嘯心潮澎湃,覺得自己到鎮天府內院指日可待,有了一種錯覺,好像一旦自己進了內院勢必就能找到狗尾巴草一般,而面上確是不顯,眼下還恭恭敬敬地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