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4/4 頁)
朱允炆的“建文”年號,應該重文治才對,但是看這個穿越者的作為,卻與這個年號大為不同啊!
另外朱元璋的軍戶承襲制度,事實上在明初還是有些作用的,因為一直與北邊的蒙古軍隊有仗打,有立功升遷的機會,就算不打仗,也有屯田的田種。
齊敏兒等人也曾聽到過馬福奎與齊長春聊到這一點,所以齊敏兒也私下裡問齊福,是不是也準備寫跟蒙古人打仗的事。
齊福以為齊敏兒是擔心自己,便摸著她的頭道:“敏兒不用擔心,咱家不是軍戶,不會徵兵到咱們頭上來的。”
齊敏兒卻道:“軍戶很可憐啊,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要當兵,如果考不中秀才,那不是一點翻身的機會都沒有了嘛!”
齊福吃了一驚,看著齊敏兒,不禁若有所思起來。
齊敏兒也是故意指點齊福一下,至於齊福能不能領悟到什麼,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悟性了。反正齊敏兒這句話也談不上什麼有深意,齊福能覺察出什麼,那是齊福的聰明,如果不行,那也沒什麼可抱怨的。
而由於馬福奎這次也要參加府試,於是齊長春就拜託他在路上照顧齊福了——反正還有魏靈梓跟著。齊永春有心跟去,但是地裡冬小麥正是要收割的季節,去不得,只得讓兒子跟了馬福奎一起去了。
至於蘇睿,自然有僕人丫環跟著去鳳陽,這也是里長不願讓他過早參加科考的原因之一——蘇重德是里長,無事是不許長時間離開村子裡的,所以等到蘇睿長大後再去參加科考才是最讓他放心的。
還好這次一起去參加府試和院試的熟人比較多,路上也互相有個照應,所以蘇重德才會勉強答應的。
齊寶兒和齊敏兒仍然是一個在家裡唸書,一個繡女紅——少了魏靈梓和齊福,家裡冷清了不少,不過多了李蘭,又鬧了很多。
時間匆匆而逝,到了這一年的四月,小李蘭漸漸地茁壯起來,而劉氏也漸漸地放了心,不再一直跟過來,也就跟著丈夫回了白河村。李恪是男子,與齊家又不熟,不可能跟到文氏房裡去,便多便遣丫環侍女抱著兒子跟著文氏進去。
最常派來的一個丫環,叫做春桃,先是隨著劉氏往來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