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正史中的這場“藍山起義”是先敗後勝,而且正史中的黎利起義發生的時候,明朝並未在日本開戰,所以從表面上看,黎利這次成功的把握要大一些才對。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這一次明朝的建文帝早就料到了黎利的叛亂,一開始就將大軍從漠北分成幾路秘密調往了嶺南,配合雲南兵一起進剿。
所以這邊黎利一起義,那邊明朝的大軍馬上就殺到了,黎利的起義軍被打得四散入南方的密林中去了。
本來在這一年的二月,交趾的前四忙縣知縣車綿之子車三,會殺死知縣歐陽智起義,響應黎利的叛亂。但是由於明軍從漠北的大舉南撤,使得這場響應的叛亂甫一起事,就遭到了剿滅。
而且越南這一仗,建文帝事先把前一次建文九年的安南之戰中所俘獲的,在正史中是黎利最大的開國功臣阮廌給殺掉了,使得黎利失去了最大的幫助,從而令明軍處處佔優——看來黎利建國是很難了。
但是這樣一來,齊連春所獻的糧食,變成了軍糧,北方的災民,卻一時得不到賑濟了——這也是國家處於兩難的境地的表現吧。
而這一次南下的兵,是由大將徐輝祖率領的,太子仍然率領一部分主力在北方,並沒有全部南下。
徐輝祖的軍事才幹,並不下於他的父親徐達,只是在正史中不受建文帝重用罷了。如今他南征北戰,所向披靡,也算是一展他的抱負和雄心了。
而齊連春這次所獻的糧食,平白地變成了軍糧,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不過這時已是三月,參加會試的齊升不出意料地中了貢生,要接著參加四月的殿試了。
齊連春寫信回了盱眙,說自己在京師陪伴齊升,暫不回來了,齊敏便一手打理著齊家在盱眙的生意和齊府的上下事務。
好在文氏那邊由齊芸照顧,不必她多費心,不然就是把她劈作兩半,也難以支撐下來。
而在齊升考中貢生的訊息傳回盱眙後,各處計程車人又都前來相賀,向齊升和齊敏、齊芸提親的人也更多了。
文氏知道齊敏仍然對齊寶心志堅定,便都推了,而齊升人在京師,自然也是推了了事,只有向齊芸前來提親的李家,文氏知道李蘭和齊芸自幼相得,便在問了齊芸的意見後,訂了婚事,只等李蘭滿了十五歲,行了冠禮便與齊芸成婚。
既然訂了婚,就要與齊芸行笄禮。於是齊敏就在文氏的授意下,開始著手準備齊芸的笄禮,並且寫信去臨朐,請齊永春和齊福派人來觀禮——事實上多數會來的只有魏靈梓吧。
雖然她只是個妾,但是她自幼與齊敏、齊芸等人相熟,齊敏和文氏都不會怪齊福失禮的。
至於李蘭是蘇重德的外孫一事,古人向來只重夫家,對於妻家本就不怎麼在意,更何況蘇靈已經去世了,李蘭又是文氏奶過的,自然與別個不同。更何況李蘭本人在齊蘇兩家的事上,並不偏向外祖家裡,看法也是中立,甚至更偏向齊家,所以文氏也不怎麼反對這門婚事。
待得了到四月,京師裡放了榜,果然齊升中了進士,雖然只是三榜,卻是三甲的第四名,看來他也的確是有實力,並不完全是靠人家考官放水才入選的。
這樣一來,齊升就要留在京師,入國子監學習了,只是由於他年紀太小,還作不了庶常吉士罷了——三甲雖然不如二甲,但前幾名也是有可能作庶常吉士的,這一點也挺讓人費解。
不過齊芸的及笄禮,他還是要回來的,一則這是路近,二則他年紀又小,旁人並不知他入選國子監的秘密,所以也挺照顧他,並沒有顯現出嫉妒來——畢竟他只是第三甲,而且還不是前三,也沒有當庶常吉士。
卻說齊敏這邊得了報錄,便去給文氏報喜。文氏也不知這是齊敏用“味精”和“白糖”換來的,只是聽到了兒子高中,喜得居然落下淚來。
齊敏看了倒是慌了神兒——文氏如今身體比之去年,又差了很多。現在一個小咳嗽都能讓齊敏和齊芸為之提心吊膽,更別提落淚了。
雖然是喜極而泣,但是落淚是件傷神的事,齊敏和齊芸一個替文氏拭淚,一個軟言相慰。
“娘,這是件高興的事,您怎麼卻落淚了。我說呀,這定是上天見您天天在床上躺著還要念經,這才降了福呢!”
文氏雖然身子虛弱,不能再去佛堂拜佛,但仍然每日在床上唸經。她聽了齊敏的話,果然止住了淚,笑道:“敏兒說的是,這是件喜事呢!娘怎麼竟哭了,倒叫菩薩也笑話了。”
齊芸道:“升弟這次中了進士,看誰還敢欺負我們不。”
齊敏忙暗中踢了她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