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1/4 頁)
賬鶚А!�
靖王點頭,他當然也想到了這點。
筆墨紙硯皆是昂貴之物,珍本更是有價無市,讀書本就是富家子弟的專利。廣平侯府立足幾朝幾代,太上皇更是對世家貴族多番禮遇,兩者手中掌握著科舉絕大多數的人才。只要開科取士,肯定是他們的人中舉機率更大。
龍椅上那位憑藉謀逆之事大肆發作,可過後總得填補空缺。若按以往官員皆是科舉出身,那必須得用他們的人。
然而避開科舉舉賢任能的舉措,卻打破了這一切,這是真正傷及他們元氣的大事。
看著他手中的白子,靖王問道:“陸兄可有法子破解此局?”
“舉孝廉本是古制,緣何被科舉所取代。此法必有其弊端!”
“願聞其詳。”
“殿下派去國子監的那書生不已經說得很明白?”
靖王神情微微凝滯,當初他救下沈墨慈時,連帶著還撈了個宋欽文。本來他不想帶這個累贅,沒想到他肚子裡還有些墨水,一張嘴皮子也利索,做起某些事來也很適合。王府不少那一碗飯,他便順道將他撈下來,就當日行一善。
沒想到這麼快就有用上他的時候,當“舉孝廉”之說傳來,頭一個反對的竟然是他,而他理由也說得頭頭是道、蠱惑人心。
靖王就把他放了出去,他手上捏著沈墨慈,不愁對方不賣力。而結果卻給了他大大的驚喜,沒想到才這麼兩天,國子監的書生已被他鼓動到神武門外靜坐。
“這些個書生,只怕難成大事。世子向來不說無謂之言,提及這些書生,可是有什麼後手?”
這次陸繼祖沒有賣關子,“皇上要任的賢能殿下也曾見過,就是青城那位皇商。”
“胡九齡?他的確是有些本事,且幾次出銀兩……”
說到這靖王突然卡殼了,“我明白了。”
陸繼祖給了他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眼神,點頭,他從石凳上起來。
“時不我待,殿下還得早些做準備。”
靖王的動作很迅速,從角門離開陸府後,他沒有去找宋欽文,而是拜訪了幾位忠於太上皇的老大臣。
待第二日早朝,大臣們車馬依次路過在神武門前靜坐的國子監書生。眾目睽睽之下總不能徹底忽略此事,於是朝堂上便有人提及此事。
“皇上,書生們此舉雖然太過沖動,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皇上提議拔擢賢能,本意是為大夏遴選棟樑之才,可此舉一開,難免有小人投機取巧、渾水摸魚。”
諫言的是位耿直的老翰林,一片丹心照汗青。他本意只是勸諫帝王審慎地考慮此舉,並非一幫子打死。
可在他開口後,太上皇的親信卻把話題完全扯偏:“錢翰林所言有理,士農工商,唯屬商人最為狡詐。低買高賣,不事生產卻竊取著大夏財富。此例一開,難免他們不會施手段矇蔽朝廷命官,進而謀取官職。”
在他之後又有人發言,雖然言及農工二階層,可大致的意思卻是炮轟商人。
能立足於乾清宮的朝臣無不是有兩把刷子的,此刻群策群力抹黑商賈,似乎是要將這事釘死了。越來越多的罪名羅織出來,漸漸地,除去堅定的保皇派外,不少朝中大臣也被洗腦,加入了反對的聲浪。
本來大家都是寒窗苦讀多年才能做官,憑什麼有些人就能省去這過程,聽起來就不爽。
必須反對!
反對聲一浪高過一浪,很快大越的諸位商賈,成為了手段比傳說中的九尾狐狸還要狡詐,心肝比李逵還要黑的那類惡鬼。若是舉賢任能,他們定會想方設法矇混過關,立足朝堂霍亂天下。
不僅是在朝堂上,隨著國子監書生的靜坐,此事在民間也引起了巨大反響。
“有本事的人做官也沒什麼,就算他是個商賈,可前面不還有商賈給窮苦老百姓發良種麼?”
不同於大夏其它地方,京城的百姓很多都是鋪子裡的夥計,直接受商戶管束。大夏民風淳樸,多數商戶都是良善之人,平日對夥計也是照顧有加。說商賈壞話,多數人都不會信。
“你要說別人還好,那送糧種的胡家老爺,據說就是想圖個官做。江南多富裕的地兒,做了官刮層地皮,今日花得這些銀子不就成倍賺回來了?”
“做官?你聽誰說的?”
“我小舅子的奶兄在宮裡當值,據他說,胡老爺進京就為混個官做。剛才那浩浩蕩蕩過去的車隊就是他們家的,進貢的綢緞之事半個月前就已結束,他這時候來幹嘛?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