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穿耐克鞋?這些人真是黑。社會,錢是從哪兒來的?”
她立即打了個電話給附近的局子,詢問他們最近有沒有盜竊案。又讓阿竇用手機百度出了周圍的地圖。比例尺縮小到500:1。
很快,局子那邊就有反饋了:最近的確有五樁偷竊案。都在碼頭附近。因為碼頭這個地方,人來人往,人多手雜。向來都是多事之地。所以警察們也就當做普通的偷竊案件處理了的。不過卻有老協警發現一些可疑之處。
局長跟他們說:“這五起偷盜案子,都是凌晨三點的時候發生的。作案手段都是被人用切割機,切開了門窗。然後入室行竊。除了偷錢,還偷菸酒。”
“明白了。”放下了電話,她直接跟阿竇道:“對方應該有個倉庫,用來放銷贓的東西的。對了,把地圖給我看看。”
阿竇把手機給了她。剛才按照警察提供的訊息,地圖上標註了五個點。分別是第一起,第二起,第三起,第四起,第五起盜竊案的發生地點。姜怡分析了一會兒,還給了阿竇:“這五起偷盜案,都是一個團體所為。他們應該不是這附近的人。”
“為什麼?”
“從第二起偷竊案起,這個團伙的作案範圍就大了。四起,東西南北,還不帶重路的。這大概是想掩人耳目,只是做法反而暴露了他們。”
阿竇想了想:“那他們……”
“在第一起盜竊案附近住著。一般來說,陌生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第一次下手盜竊。只會選擇近的地方,一來,好踩點。二來,逃跑的距離短,不容易被發現。三來,剛開始肯定膽子小。不敢離自己的老巢多遠去盜竊。”
阿竇點了點頭:“有道理。我記得電影《沉默的羔羊》裡面,那個連環殺人犯最後也是被確定住在第一個被害人附近。因為第一起作案有幾個特點:一,目標比較小,二,持續觀察時間長。三,之後的作案範圍越來越大,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資源。”
“不錯,”姜伊伊指著第一個標識,道:“這也是一個參考。第一起被偷竊的只是百貨商店。這是一個小目標。第二起就是購物中心,第三起是貴重物品集裝箱。第四起是一個大飯店。第五起,偷到一家公司的金庫去了。他們膽子越來越大。”
普通的盜賊,不可能胃口一下子這麼大。都是一口口吃出來的。錯不了,這一夥人,就是他們要找的那一夥綁架犯。而且,本事可不小啊。如果說,五起都沒有被發現的。應該在外地是慣犯了。分工,合作手法都比較高明。
而且,應該攜帶了特殊工具。
姜怡讓王師傅驅車開到了第一起被盜竊的百貨商店附近。她看到一個大大的“賠本甩賣”的招牌。
走進了商店,店長立即迎了上來:“噯,這位小姐要買點什麼?”
“我是來問問你關於一個月之前的偷竊案的。”
“你是警察局的人?”
“不,”她摘下了眼鏡:“我來找我爺爺的。”
“……我艹!姜伊伊!”店長一蹦而起,滿面通紅。姜怡都習慣了人們這樣的反應,但,說不定那四個人就在附近。所以她得低調點,沒的說了:“店長,把門關了。我要跟你談一談。損失的營業額我賠給你。但你必須告訴我一些東西。”
“不用賠!不用賠!那個,您只需要跟我合照一張,讓我貼在門外……小店生意就景氣了。”
阿竇神評論:“伊伊,原來你還像招財貓啊。”
“……”
店門關了,她直接把顧文德的照片給了老闆看:“有沒有見過這個人?”
老闆抓過來,左右打量了下。先是搖搖頭,然後點了點頭:“好像有點印象。他來我們家買過酒。今世緣,買了整整一箱。”
“是他一個人嗎?”
“對,一個人。”
“很好,單人踩點。”姜怡又問:“那你知道他住在什麼地方嗎?”
“我看他往工人村那邊去了。該是住在那裡面吧?”
她點了點頭:“工人村裡面有多少人?”
“少說也有兩萬人。都是在碼頭工作的工人。大部分是農民工。流動性很大。”
“裡面有沒有什麼比較大的地方,類似於一個倉庫?”
“這個就多啦。工人村裡面有些老房子,下面都是挖過防空洞的。還是文。革時代留下來的東西。要找,起碼還能找出百來個。”
那就糟了。人多,流動性大,很多老房子都有嫌疑。就算鎖定了他們可能在的地方,怎麼才能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