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喝酒,眼中是否還有患病的伯父,直到聽了他所講始末才罷了。
接下來三日蓋俊、蓋胤每每深入胡地遊玩。自喝了一次酒,沮渠元安不再對蓋俊冷言冷語,又見了他射術,心知對方技藝不在己下,遂收起驕傲,真心與之結交。同時經過三日調養,伯父蓋衝病情有了好轉,只是欲要遠行非得再等十天、半月不可。
兄弟二人一番商量,最後決定兩家僕留下陪伴蓋衝,蓋勳則領著蓋俊、蓋胤前往安定郡。
這次蓋勳不再乘車,完全一副全力趕路的模樣。情況不由得他不急,敦煌郡地處西北,訊息閉塞,得到皇甫規卒死的訊息本就比其他地方稍晚,路上又因兄長蓋衝得病耽擱數日,再不快些只怕真趕不上了。
蓋俊二人與兩位胡人朋友匆匆道別,並承諾歸程時定來看望,便隨父離開張掖,一連數日快馬加鞭橫穿武威郡,就見一條金黃色巨龍隱隱橫臥於遠方。
黃河!
那是黃河!
哺育了華夏民族的母親河!
三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河西四郡最後一站鸇陰縣。
過黃河再行一段就進入安定郡了。
&1;ahref=。》。
第一卷西州少年第十四章皇甫墓前
更新時間:20118182:11:39本章字數:4505
進入安定郡北,蓋勳皺起眉頭,囑咐二人多加小心,蓋俊詢問為何,蓋勳解釋從河西經金城、漢陽至安定郡南才最是安全,如今為了趕時間,只好冒險直入安定郡北。這裡是漢境沒錯,卻少見漢人,可謂遍地胡羌。東漢以來,幷州雲中、五原,朔方、上郡至涼州北地、安定,東西二千餘里,匈奴、種羌並擅其地,不足為怪。其實安定郡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者莫過於遷入關中左馮翊的北地郡,其故地九成已為胡人所佔。
蓋俊聽了大驚,大漢國已經衰退到這個地步了?可見後面的五胡亂華不是沒有因由。
三人一路行來小心翼翼,儘量不與胡人接觸,兼程趕到朝那縣。
皇甫規在大漢很有名望,蓋俊在不瞭解皇甫規的事蹟前就知道了,瞭解後更加肯定,可是踏進皇甫祖宅街道,看著以這裡為中心源源不斷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人群仍然感到大為震驚。他們中有的人和蓋家一樣,來自河西,有的來自隴右,有的來自幷州,有的來自關中,這些人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碰面,卻因皇甫規這個名字而產生交集。
究竟有多少人?數不過來,估計沒有八千,也有五千,以致巷道閉塞,館舍爆棚。
大丈夫生當如斯,死亦當如斯。
他們到來這天剛好是皇甫規下葬之期,只是酒宴以畢,他們只得空著肚子隨同下葬隊伍出。
漢代人相信死後靈魂不滅,還會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生活,即“謂死如生”,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皆流行厚葬,甚至有賣房賣地置冢者。
明達之士多抗俗禮而遺言薄葬,皇甫規就是其中之一,他臨終前敕左右曰:“以布為衣,不服錦,以席被屍,不披帛,以瓦為棺,不用木,以牛載之,不配馬。”好生令人敬佩。
送葬路上,馬車浩浩蕩蕩,數以千乘送牛車一輛,以後必會成為一段佳話。
約半個時辰,車隊停在凡亭山北麓山腳,皇甫家族的祖墳到了。這裡依山坐嶺、泉壑幽深,確實是一處極佳的長眠之所。
皇甫家男性親屬恭敬地送皇甫規於墓內入寢,然後封閉墓門,同時把一面高兩丈、寬一丈的石碑立於墓外。石碑上不僅刻著皇甫規的官爵姓名,還寫有生平事蹟。
送葬者開始上前拜祭墓碑,有人拜過後轉身離開,有的則聚在一起閒談。
待人群稍散,蓋勳把馬交與蓋胤看管,領著蓋俊來到墓前拜過,又來見皇甫規家人。
蓋俊跟在父親後面匆匆掃視一眼皇甫規家屬,也認不出哪個是皇甫嵩,便把目光轉向皇甫規後妻馬氏。說來兩人倒也能扯上些關係,馬氏和母親同出一族。瞧她模樣,料來最多三十,而皇甫規今年七十一了,長子年紀甚至比她還大。
“難道美女愛英雄不受年齡限制?”蓋俊打心裡尊敬皇甫規,仍不免暗自揣測。
蓋勳如何能知兒子心中齷齪,帶他來到一鬆古柏前,為他介紹樹下被人如眾星捧月般圍在中心的老者,“錦奴,這位便是與皇甫君齊名的張君,快來見過。”
“張君。”蓋俊行禮時偷偷地打量著張奐。張奐字然明,出身於敦煌淵泉張氏,張家和蓋家一樣為敦煌望族,然而張奐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