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了半上午的時間將清水鎮大大小小的街巷逛了個遍,最後停在一處建亭臺樓閣的院子前面。
“這天兒可真冷,我早上帶來的饅頭捂在懷裡都凍成冰塊了,這咋吃啊?”
“管事那有熱水,你去掏一碗湊合吃吧。”
“要是能提供午飯就好了!中午吃不飽,下午幹活就沒力氣……”
“知足吧!這一天可比別家多給了十個銅板呢!你想吃啥不能買?往街裡走上一段路,一大海碗的面也才五個銅板,吃的飽飽的!”
“這不是怕走開耽誤事兒嗎?”
“你是捨不得那幾個大錢吧?”
周圍人鬨堂大笑,那人嘿嘿跟著笑,“你們捨得。為啥也跟我一樣啃冷饅頭……”
眾人又是一陣笑。
十一娘心一動,拉了個人問他們這裡工期和施工人數,那人審視的看她,十一娘笑著指了指不遠處的夏承和,道,“我家爹爹想來做點小買賣,買點吃食,就是太遠,不知道值當不值當呢!”
那人立時笑了,爽快的告訴她,“咋說也得半年修,上頭要精細活!……一百多號人呢。”末了,還小聲對十一娘道,“聽說是給一個要辭官回鄉的一品大員建的頤養天年的地兒……”
十一娘道了謝,又問了他們一般什麼時候開始吃午飯,臨走,那人還揮著手讓他們早點來。
離了那地,十一娘拉著夏承和往西市走,路上,興奮的跟夏承和商量,“爹,他們那每天有一百來號人,咱們就算是賣熱湯,一碗一文錢一天也是一百多文的收益,再隨便賣點其他吃食,麵條,包子,饅頭之類的,你覺得如何?”
“這麼多人?”夏承和吃了一驚,隨即對女兒的提議皺眉,“熱湯哪裡值得上一文錢?不會有人買賬的。”
十一娘神秘一笑,“如果我們熬的是骨湯呢?用豬骨熬製四五個時辰的濃湯,強身健體,一文錢一碗!”
其實胡辣湯最合適,可惜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地方竟沒有辣椒,讓她想好的許多菜式都做不得。
夏承和眼睛一亮,“這倒是個好的!可咱們在哪裡熱湯……”
十一娘笑著將剛才在角落裡發現的一個簡易爐灶說了,“到時候咱們就在上面架口鍋,熱包子熱湯都不愁了。”十一娘想起現代在孤兒院見過的取暖用小爐子,想著要是這生意能做,她就去找人做個小爐子,攜帶也方便。
聽了十一孃的話,夏承和點了點頭,這倒是不錯。
他剛才也聽到了那些人的對話,有了熱湯人就想吃熱飯,他們每日的工錢比其他家多十個銅錢,走上街買一大海碗能吃飽的麵條要五個銅板,他們若能在五個銅板內讓人吃飽,這生意就穩打穩的能做了!
夏承和將自己想的與十一娘說了,父女倆的想法竟驚人的一樣。
初步定了骨湯,包子,饅頭,麵條這幾樣。熬骨湯,要骨頭;賣包子,要素餡肉餡要面米分;賣麵條,要提前擀好麵條;賣饅頭,也要面米分。
先去西市找張二叔定了他家殺豬剔下的骨頭,今日讓他給送去九里亭,以後就每日他們收攤的時候順道帶回去。
又要了旁邊老大爺家的雞,雞湯味鮮,素餡肉餡都用得著。父女倆商量了半天定了素餡肉餡各兩個,素餡的,一個豆腐酸菜,一個鹹菜雞蛋;肉餡的,一個豆角肉沫,一個木耳雞丁。知道以後十一娘每日都要一隻雞,老大爺笑的臉都成了一朵花,還特豪氣的道,“丫頭,你放心要,我家賣完了我村裡還有好多,保管你每日都有雞肉吃。”
付了兩家的錢,父女倆又轉戰去找賣面的米麵鋪子,問了價錢,竟比米貴那麼多,一袋面約一百斤,要價三百文!
還有那漲價的速度……
年前還只十四文一斗的大米現下已漲到了二十文。
“爹,一斤面能蒸多少個饅頭?”十一娘表示對這個沒概念,夏承和撓了撓頭,“不知道。”
父女倆面面相覷,又同時笑出聲,鋪子的小夥計也跟著笑,“要看姑娘家蒸饅頭的大小,三兩一個,一斤面能蒸上五個!”
十一娘蹙眉,這賬是怎麼算的?三兩乘以五,那不是十五兩了?又隨即恍然,半斤八兩,看來這個時候的一斤是等於十六兩的。
“爹,咱們先要一袋,看情況再說,如何?”
夏承和點頭,給了錢,讓小夥計將面送去西市賣豬肉的張二處,就說是九里亭夏姑娘家要的,小夥計接了銀子,自去扛面不提。
兩人又踅摸了一圈,將需要用到的東西都置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