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一人送一份過去。
吃了飯,子玉拿出一封家書。說了我睡著的時候送來的。我坐下看時,卻是範徽母親的回信。
信曰:
聞吾兒病癒,不甚欣喜。舉家歡慶之,又聞吾兒有志於生意,喜憂參半。
以末治財,以本守之,亙古之恆理也。兒舍其本逐其末,是病昏耶?
吾家耕讀之家,世代清白相承。從商行販,無奈之舉也。今兒陷於繁華之中,惑於黃白之物。是忘根本矣。
母思女欲狂,可攜明珠同往一視。
放下信,我覺得開分店這主意出壞了。捱罵了。信上罵不過癮,要把我叫回去罵,順便帶明珠去看奶奶。
給子玉看了信,問主意。子玉笑道“妻主自然是要回去看看。”
我拉著子玉套話“有年頭沒回家了,家裡現在如何了?”
子玉笑著瞟了我一眼道“妻主問吧”然後大大方方的坐下。
我摸摸鼻子“那個,咱傢什麼情況來著?”
子玉微笑著娓娓道來。
餘杭縣風景秀麗,地傑人靈。范仲淹就在餘杭的白塔寺留下過“亂峰藏好處,幽鷺得閒飛。多少天真趣,遙心結翠微。”的千古名句。
范家為餘杭大族。一直以茶園,果園為業。耕讀不輟,祖上也出過進士。奈何範徽的奶奶是位大善人,人贈綽號“活菩薩”。一生行善積德,縫山開路,遇水搭橋。曾為賑災變賣家產,活黎民近千人。折騰折騰著,就把家業折騰的差不多了。傳到了範徽母親這一輩,已經捉襟見肘。奈何祖上積德行善的風俗不敢輕改。只能咬著牙繼續當“活菩薩”。及至範徽成年,實在的支援不住了,這才動了念頭賺錢。
但是商家社會地位極低,處士農工商四民之末。官府明文,禁止穿綢緞,禁止科考。範徽成年至極,天下始開禁令,許商賈之家入仕。商人的社會地位初步提高了,范家這才在京城開設店鋪,著長女範徽經營取財。但是內心深處,依然覺得這是無奈之舉。所以範徽一句開分店,犯了忌諱了。
作者有話要說: 本來打算寫三十萬字左右的。
但是,但是,俺發現,俺寫了七萬才把前期部分寫完。。。太坑爹了。。。。。
終於要進入主戲了,我的親孃額~~~
☆、入住客棧
範徽這一輩嫡出只有二女一子,長女名徽,取美好之意。次女名律,取遵循之意。我聽後大叫“萬幸萬幸。”
子玉不解其意,問道“萬幸什麼?”
我答“幸虧我娘最殷切的希望不是我健康。不然我就要叫。。。。”
子玉稍一思索當即明白,嗔道“天下哪有如此說自己的?”
庶出之子中兩個成年的已經分家出去,家中兩個幼妹尚未加冠,五妹名倜,六妹名儻。另有一位尚未出閣的庶弟。
回家的名單很快確定了,我,子玉,明珠。並每人隨身攜帶小廝一名,即淡月,怡然,青芽。另有平安,慶安兩個丫頭負責路上打尖住店等雜物。
=
第二天大家分頭忙活起來,我負責去店鋪告知。子玉負責採買禮物,收拾東西,明珠負責……嗯,她負責上學和玩。
自京城啟程,先行旱路,至涿州換行水路。全程近四千裡。因運河為從北到南順流而至餘杭。故此預計十天左右可達。
閒話少敘,翌日早上起來去了店鋪。
一進門就看見個身材瘦高,形容俊俏的女子。身穿鵝黃色長衫,外面又罩了絡紗,鵝黃色長衫上,從肩到腳繡滿了迎春,從小朵到大朵,從疏到密。我第一次看見精心打扮的女子,不由得多看了兩眼。
她發現我在看她,對我嫣然一笑。眼帶桃花,眼角微微上挑,一笑間竟若鳳凰開屏,讓人恍然失神,大有嫵媚之意,我一時呆住了。
只見範掌櫃迎了上來,笑道“東家,這是金針繡坊的趙霽趙嫂子。咱家的繡活就是她家繡工的手藝。”
我連忙過去見禮,趙霽微笑還禮。互相寒暄了幾句。我只覺得她舉止風流,口角含香,豔麗的令人不敢直視。
趙霽道“範少東,不知前日送過來的錦鯉是何人所繡啊?”
我答“這個,是內眷。”
趙霽微微蹙眉道“如此就為難了,竟不知尊夫知道這亂針撒線的繡法。”
我問道“很難嘛?”
趙霽笑道“若說難也不難的,只是易學難精。願以為是您家中繡工的手段,所以冒昧一問。得罪之處還望海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