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那冷冷的目光掃過的大將都覺得心中一寒,自動地閉起了嘴巴。董卓左右看了兩眼,原本還十分嘈雜的大帳突然間靜了下來。
董卓立刻出言道:“大人,羌人雖勇,然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今羌人鋒芒正盛,我大軍應暫避。且我大軍與羌逆叛軍相仿,只需緊守營寨,羌人攻不破大營就須與我軍對峙於美陽。而整個三輔之地有孫堅孫司馬領大軍掃蕩,羌人見我大軍於此必不敢貿然分兵,如此三輔各地可安,我軍只需在此靜待時機,一舉破羌人即可。如此大破羌人指日可待,更無需向朝廷請援。諸位身為大漢將校,麾下統領兵士,若諸位自亂,則麾下將士亦亂,如此軍心難安,我軍豈能言勝。”
張溫聽完董卓的一席話,心中完全定了下來,斥責了一下帳中諸將,然後說道:“就如仲穎所言,我軍緊守美陽大營,與羌逆對峙於此,靜待破敵時機。”
張溫揮退諸將,獨留下董卓、周慎和張繡三人,張溫首先和聲對周慎說道:“持真,非是吾欲責汝,實在是吾需向眾將士有所交代。”
周慎點了點頭,立在一旁沉默不語。
張溫也沒有在意,而是贊張繡道:“皇甫義真在洛陽曾對吾言,伯淵大才,且勇武異常,此次我軍能成功撤下,實乃借伯淵之勇,此功吾已記下,來日定為伯淵向朝廷請賞。”
張繡答道:“謝大人。”
張溫說道:“好了,吾麾下眾將之中只有汝等三人能為本將解憂,其餘諸將不給吾加添煩惱,吾已心慰。方才仲穎言靜待破敵之機,不知此機在何時?”
董卓說道:“大人,末將以為,今秋三輔遭蟲禍,故有皇甫大人不得不撤軍之事。蟲禍雖致我軍破羌無功,然對羌人為禍更大。涼州產糧甚少,羌逆大軍不事生產,入寇三輔就食於此,今三輔遭蟲禍,已然無糧,卓以為羌人存糧僅夠幾月之用,必不能渡過寒冬。反觀我軍,身後有朝廷從各地調集大軍,根本不懼糧草不濟,現今羌人鋒芒正盛,我軍應暫避,待得羌人士氣已洩,糧草亦所剩無多,就是我軍破敵之機,故此卓以為,冬天即是我大軍破敵之時。”
張溫聽完董卓的一席話,大笑道:“好,仲穎所言有理,既如此,汝等且回去嚴加操練,厲兵秣馬靜待破敵時機。”
“諾。”
……
回到營中,張繡找來胡車兒,問了一下傷亡如何。卻是一通大戰下來折了近五百人,大軍團作戰只折了五百人其實不算太多,而且張繡所部有兩員猛將,羌人根本無人能擋得住,且張繡只領著大軍突破,一擊即走,根本不與羌人纏鬥,故此損失亦不算多。其實也幸好張繡最後令胡車兒護著側翼兵斷後,若非如此恐損失要多幾百人了。
這近五百人裡面,絕大部分都是戰死,重傷的只有寥寥幾人,騎兵作戰不似步兵,重傷之下根本不能走脫,只要落馬就會被千軍萬馬所踏死,故此重傷者寥寥。
探望了一下輕傷計程車卒之後,張繡匆匆回到自己的大帳之中處理軍務,什麼糧餉調配、營帳幾何、戰功請賞等等瑣碎事情全部都要張繡一人處理。確實是張繡手下無人,僅有一個胡車兒上馬是猛將,但下馬之後要他拿起筆桿子就苦了他了,方才他可以為張繡清點傷亡士卒已經令到張繡心有所慰了。張繡麾下都是貧民或是關東世家所蓄養的私兵出身,要他們通文墨簡直難過登天,以前還有一個胡軫幫著忙,現在胡軫留在長安,故此張繡麾下整整四千五百人裡面,只有張繡佔了穿越人士的光才懂文墨,其餘的都屬於文盲。
一邊處理軍務的張繡此時想道:“確實要問董卓要來一名文官了,不然只軍務這個擔子就可以壓垮張繡了。”想到要來一名文官,張繡的心中卻是想起了當日初到董營的時候站在人群中的清瘦平凡文士——毒士賈詡。
第三十八章 拐來賈詡
第二日,張繡頂著兩個熊貓眼來到董卓帳中,董卓見得張繡一臉疲憊的樣子和兩隻大熊貓眼,大笑著打趣道:“伯淵,昨晚可是美陽城哪家少女聞得伯淵少年英雄,偷入大營之中以身相許?”
張繡笑了笑,說道:“主公說笑了,繡昨晚可是在處理軍務,以至徹夜無眠。”
董卓聽得奇道:“莫非伯淵麾下五千人,除伯淵外無有一人通曉文墨?”
張繡苦著臉點了點頭,董卓卻是裝作一臉怒相道:“怎可如此,此事非同小可,若此事被天下幕伯淵英雄之名的女子所知,卓豈非成罪人乎?”
張繡苦笑道:“主公且莫要說笑,還請主公救伯淵一次。”
董卓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