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那事實乃是如何?”
之後張繡便將當日金城之事重新說了一遍,聽得張濟不斷點頭,而後見到陳松和陳瑤兩名孩子,張濟卻是喜歡得很,溫言說道:“汝父之事,吾亦聽說了,他卻是大漢忠誠,一條好漢子。汝等切莫悲傷,在府中住下就好,一應供給自取就是。”
兩人之中卻是陳松年長,答道:“多謝老爺。”
張濟笑道:“切莫如此,若是被人知道忠良之後在吾府上為奴,吾卻受千人唾罵,汝既喚伯淵義兄,且喚吾叔父就好。”
兩人同時拱手道:“叔父。”揮手讓張義將兩人帶下好生照顧,然後又不停地在感嘆。
第二十三章 董卓招攬
鄒氏見得張濟不停感嘆,覺得好笑,便說道:“老爺只知伯淵金城之事,尚不知伯淵陣前斬將的威風呢。”
張濟聽後,奇道:“夫人,此卻是何事?”
鄒氏笑道:“妾只是日前聽到屋外百姓說話,卻是聽到伯淵姓名,好奇之下讓下人去打聽,卻是知道三月的時候伯淵隨皇甫大人出征,戰場之上連斬數十員羌將,使得漢軍士氣大振,大勝羌人一陣。”
張濟聽了之後,卻是問道:“伯淵,可有此事?”
張繡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將事情說了一遍,張濟聽了之後就更加興奮了,連說:“想不到伯淵武藝厲害如斯,恐叔父亦非汝一合之敵。”
張繡卻是笑道:“叔父切莫如此說,伯淵卻是多謝叔父多年來養育之恩。”
張濟卻是撫髯微笑,三人又說上了一陣,才在大笑中結束了這洗塵宴。
之後張濟將張繡喚到書房,並且將門窗關好,才對張繡說道:“伯淵,董大人亦到長安了。”
張繡點了點頭,卻是沒有露出絲毫意外的表情,張濟用有些凝重的目光望著張繡,然後說道:“此次董大人來長安,同行的除了為叔還有李儒和華雄二人。這李儒數月前娶了董大人此女,於董大人可謂心腹。而這華雄卻是董大人麾下第一猛將,依吾看來,其武藝不在伯淵之下,甚得董大人看重,亦屬心腹,僅有為叔……”張濟說到這裡並沒有再說下去,而是嘆了口氣。
張繡聽了之後若有所思,但還是先問道:“叔父,何事嘆氣。”
張濟沉默了一下,才說道:“董大人帶為叔來,為叔亦略明一二。伯淵英雄事蹟為叔既知,董大人自然知曉。來長安之前董大人單獨跟為叔說了些話,其中隱含招伯淵為其部下的意思在裡面,不過伯淵此時手握三萬大軍,成就比之為叔更甚,為叔卻也不好說些什麼,如何決斷就憑伯淵的意思,莫要顧慮為叔。”
張繡聽得有些感動,聽張濟的話張繡也猜到以董卓的性格,若是順他的意還好,到時定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若是逆了他的意,卻是後果不堪設想,而董卓欲要招攬張繡,對張濟所說自然有些威脅的話在裡面,不過張濟竟然可以讓張繡自己決斷,不用顧慮他,愛惜之意,表露無遺。
張繡溫言卻是在心中沉默一陣,其實原本他心中卻是想隨董卓混一段時間,混到董卓死後手中掌有大軍就如原本的張繡那般佔下宛城,然後才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發展。不過事情轉變得有些快,皇甫嵩去職之後讓張繡掌軍,而張繡軍中威望甚高,此事就連張溫也聽說一二,自然不敢隨意換掉張繡,於是此時的張繡卻是比原本的張繡提前掌握了一支三萬人的大軍,而且還不屬董卓原本所部,對於野心甚大的董卓來說,對張繡和這支大軍也屬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蓋因張繡的叔父就是自己麾下,而張繡也曾在自己軍中效力,算是有個善緣,故此董卓與李儒商議一番之後卻是覺得張繡可以收復,才有與張濟的談話和現在張濟轉達董卓對張繡的招攬。
張繡雖然不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過面對董卓的招攬,他卻是猶豫了。張繡作為未來人卻是知道董卓未來七年之內勢力之大,就算是在董卓死後,他現在的麾下大將李傕,和尚在牛輔麾下效力的部將郭汜亦掌關中數年,若不是自相殘殺到筋疲力盡,恐怕曹操亦不敢西向。
而張繡本來就想立足關中,再圖關東,如果現在拒絕董卓的招攬無異於跟董卓反面,自己手上大軍亦不如董卓,更佔州縣,倘若靈帝一死,董卓要除去自己易如反掌,而起還有張濟的因素在裡面,這也不得不是張繡的考慮。
細想一番之後,張繡卻是發現不了一個可以不跟董卓混的理由,只要跟著董卓混,好處甚多,而不跟董卓混,好處一個也沒有,反而將自己置於險地。苦笑了一下,張繡便下定了決心,對張濟說道:“叔父,董大人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