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第2/4 頁)
這時就見得曹操長身而起,對劉協說道:“陛下,那遷都之事袱劉協點了點頭,說道:“一應事宜,由承相安排,不必再問聯!”
曹操聽得,點了點頭,說道:“文謙、曼成!”
樂進和李典聽得曹操點將,立即出列拱手道:“末將在!”
曹操凝聲道:“汝二人主持遷都臨淄之事,不可怠慢!”
“諾”
曹操回過身來望向眾人,說道:“本相自安排軍士去你們家中收拾細軟,現在立即隨陛下車駕前往臨淄!”說完向著許待打了一個手勢,很快許諸就去驅了另外一輛馬車來到,曹操親自扶劉協上車。
劉協車駕先行,之後是皇后。然後是一眾皇室成員以及各大臣,在曹操安排下紛紛離開許昌,前往青州的臨淄。
至於許昌城,曹操則留下樂進駐防。劉協決定遷都之後,許昌搖身一變,已經變成了曹操與張繡雙方以後交鋒的最前線。而許昌成為曹操老巢十餘年,在其精心構築之下,稱之為中原第一堅城亦不為過。整個天下,恐怕也就張繡新建的長安、洛陽、宛城這三座城池的防禦力要比許昌強。
而曹操雖然在遷都前往臨淄的途中,當並沒有忘記戰事。一邊派信使去找孫堅,備言劉備戰死,荊州全部落入張繡手中之事,希望雙方罷兵並且結成同盟。
同時又讓夏侯惇自邯城出兵,進攻河內牽制張繡大軍。
至於張繡,此時到還未知道許昌發生的一系列變故。
而在曹操等人離開許昌城後半天,一名年過四十的大漢卻是趁亂護著一名少年殺出許昌城外,而後望西而去。
許昌城內百姓皆認得,這名少年乃是孔融的幼子。在孔融被殺之後,曹操卻是下令誅殺孔融滿門。而就在行刑之前,未料到一名大漢殺出,將孔融的幼子救出來,並趁著一眾大臣離開許昌城的亂局殺出城去,總算是為孔融留下了血脈。至於這名大漢的身份,卻是無人知蜘…
第六百零八章 突襲南昌城
…爾是許昌城由幹要作詩都的事骨。才讓發大漢有了,背七肌六不過城內的百姓亦或明或暗地相助二人,畢竟孔融名聲不壞,莫名其妙地被滅滿門,百姓都覺得曹操太過殘忍。若是讓他們出手阻止他們辦不到,只不過若是幫些小忙倒是可以。
此事曹操也就是後來才知道,只不過對於這些小事曹操並沒有太過在意,他的心已經轉移到備戰之上。
而此時。跟隨曹操一同前往臨淄的關羽和徐庶,卻是小聲地在討論。關羽雙目中透著一些不解,問徐庶道:“元直,你怎麼看承相?孔少府當初為北海相時,某與大哥一同去救他。他算是一個好官,北海百姓對其頗為稱道,只不過卻是落得一個滿門遭斬的下場,好像,”
徐庶聽得,搖了搖頭,說道:“君侯,汝以為主公與承相之間。他們誰對誰錯?”
關羽聽得,皺了皺眉頭說道:“大哥為了漢室,承相也是為了漢室。聽大哥的話。某覺得大哥說得很對,但今日聽承相的話,亦是覺得有理,這”
關羽還未說完,徐庶就加問了一句:“君侯又以為他們與張繡之間如何?”
當徐庶念道“張繡”兩字時,關羽不自覺地握住了拳頭,恨聲道:“元直,你提此人作甚?”
徐庶搖了搖頭,說道:“說實在的,庶投主公之前,曾去過張繡治下游歷。那裡百姓安居樂業,生活與其餘各州相比,堪稱富足。張繡沒有大義之名,然而卻是民心所歸。無論主公、承相定是張繡,他們之間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大家的信念各不相同罷了。主公乃是漢帝子孫。復興漢室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承相則比較矛盾,他想做漢臣,但他知道,他的子孫不會讓漢室延續,這個不僅承相知道,主公亦知道。故此他們二人,一時為友,一時為敵。而承相手段與主公的手段截然相反,故此君侯才感到困惑罷了。”
關羽聽得,輕嘆了一口氣,說道:“可惜孔少府如此忠直之人了”
徐庶點了點頭,說道:“死者而已,君侯還是節哀吧。”關羽聽得,點了點頭,卻是沒有再繼續問張繡的事。
徐庶見得,暗中搖了搖頭,想道:“君侯,你還是太傲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視張繡為對手,然而卻不瞭解他。”想到這裡。徐庶自己也搖了搖頭,自嘲地想道:“瞭解又有何用,到現在連我自己也找不到他的弱點,對付他的方法只有以力壓之。恐怕君侯早知此事呢。”想到這裡,徐庶就止住了思緒。
曹操這邊著手遷都,而張繡大軍已經進入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