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2/4 頁)
,故此稱不上世家,而只言大族。
這大族之中出人才倒是很多,而且一出不只是一個、兩個,而是一批。於是張繡便問姜敘道:“伯奕。汝武藝不差,族中可還有兄弟身手了得的?”
姜敘想了想,說道:“回主公,族中兄弟以敘最為年長,其餘的現在大都年幼,未堪大用。倒有一人。乃是敘族弟。年紀比之義山尚要小些,名曰姜圃,武藝在族中只在敘之下。若是大將軍有意,敘可以書信將其招來。”
張繡聽得,心中驚道:“姜圃?就是他了。”心中念道之後,便點頭說道:“好,伯奕到天水且寫一封書信,將其招來。”頓了一頓,張繡又問道:“對了,看伯奕你的年紀也不可曾成婚?”
姜敘這麼一個大漢子聽得,紅著臉搖了搖頭,說道:“尚未,不過族中已經定下了親,過了年應該就要成婚了。”
張繡見得,大笑道:“男大當婚。伯奕何須害羞。對了,那你的族弟呢?可曾定親?”
姜敘笑道:“多謝主公關心,族中長輩已經為圃弟定了親。不過女方年歲尚還要過多幾年才成婚。”
張繡聽得,微笑地點了點頭。暗道:“很好,既然已經定親了,爹孃皆在,姜維你走不脫了。”
你道張繡為何如此在意這姜圃。其實並不是因為姜圃他本人,而是他的兒子姜維。漢末三國之中。除了那些一門父子皆俊傑之外,其餘的都很難記住這些大才的老爹或是兒子。但唯獨一個是例外,那就是姜維。
姜維自然很出名,他老爹其實並不出名,史書之上也僅是略略提及。但張繡對其如此印象深復,就是他的名,姜圃。在張繡穿越之前,圃這個字有另外的意思。張繡初聽姜維老爹叫姜圃之時,還笑了許久。故此才印象深刻。
旁邊楊卓倒是覺得張繡有些不對。不過也猜不出什麼,只以為張繡是對姜敘兄弟的關心,便沒有再細想下去。
用膳之時張繡一直都保持燦爛的笑容,其實張繡高興也正常的。三國末期為數不多可稱俊傑的姜維、鍾會兩人他們的父輩都在自己的麾下。待得他們出生之後只要稍加雕琢。就是上好的玉器。當然張繡其實也有可能擔上改變歷史的風險,但也無妨,他們的父輩也不差,鍾繇自不必說,姜圃再差也是個副將之才。倒是與他們二人有一段糾纏的鄧艾此時還不知在何處。
用過晚膳之後,眾人各自安歇。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張繡等人就一同前往天水,楊阜雖然是文士。但涼州人哪個不懂騎馬,而翼縣離天水也不遠,早上辰時出發,午時左右已經到達天水。回到天水之後馬騰已經出去尋參狼羌和白馬羌的首領了,杜畿和華雄對於張繡如此快回來感到有些驚訝。張繡將楊阜留在刺史府讓其與杜畿交流一下,自己則和馬超等人一同去觀看涼州兵團的練了。
杜畿與楊卓皆是文士,自然有文士之間的話題,而且二人性格類似。都是明!阜久居涼州,對涼州的情況瞭如指掌。桓紙愕處現任涼州刺史,雖然有馬騰這個在涼州生活了很久的人相助,但馬騰畢竟是武人,看問題時也不如文人細緻。故此留下楊卓與杜畿交流,相信二人交流過之後,對於發展涼州會有更多的見解。
這邊張繡領著馬超等人參與練涼州兵團,其實主要是幫姜敘熟悉。張繡自然也在軍中好好顯乖了一把勇武,連挑華雄、馬超、胡車幾三人,後來又獨鬥華雄、馬超聯手數十合不敗。看過之後軍中士卒自然更加敬服張繡,而姜敘也發現自己的武藝比之四人相差很遠。
第三日的時候,姜可也到了。這姜圃倒是與姜敘這壯漢不同,生的臉皮白淨,五官也很得體。也算是一名美男子。演義中有言姜維是一名美男子,所言不無道理,應該是有遺傳因素在的。
姜圃來了之後張繡直接將他安排到了華雄麾下,在涼州兵團效力。張繡在天水呆了五天,馬騰才領著兩名老人回來。
涼州刺史府中,張繡坐在主位之上。眾文武赫然在列,兩名羌族老人則是坐在文官一列。
只見下面兩名羌族老人分別起來向張繡行了一禮,用不太標準的漢語說道:“在下扎西,添為參狼羌長老,向漢人膘騎大將軍問好。”
扎西網說完,他後面的那名老人也說道:“在下特吉,添為白馬羌長老,向漢人膘騎大將軍問好。”
張繡雙手虛按,說道:“兩位長老不必多禮,且坐下說話。”
扎西和特吉對望一眼,同時將右手放在胸口,向張繡鞠躬一禮道:“我等代生活在大將軍治下的萬千羌人感謝大將軍對我們的幫助,你是我們羌族永遠的朋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