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1/4 頁)
頓了一頓,黃忠說道:“主公,祭張先、雷敘之事張繡笑了笑,說道:“此小事耳,本將擬建一烈士墓園,有功於本將的大將死後都可以聳在墓園之中以供後人景仰。如今墓園正在建設。漢升不若等墓園建好,張先、雷敘二人遷墳至墓園哥殺張橫以祭二人如何?”
黃忠聽得點了點頭,忽然又想到張繡還未安排副手,疑惑道:“主公。這副手”
%,萬
張繡笑了笑,說道:“堅宏此戰表現突出,就留在長安當漢升副手。回到宛城,本將再將吳班調來。此子得文遠多番稱讚,卻是不差。另外子擢此戰亦立下不少戰功,裴元紹被文憂要去了漢中,樊城守將一職還是懸空,如今我軍雖與劉表交好,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子擢隨本將回宛城之後就立即往樊城赴任吧,那裡乃是襄陽入南陽門戶,往來客商不少,子擢精通武事,然豈可獨為一莽夫,到樊城可多參文政,日後可如正方一般文武雙全。”
黃敘聽得,激動地出列道:“敘多
張繡擺了擺手,讓眾人坐回座位中。這時賈詡奏道:“主公,還有一事尚需主公處理%,萬
張繡奇道:“尚有何事?。
賈詡說道:“降卒。此戰前後收降兵卒不少,特別是破城之後大部分西涼兵卒因缺乏冬衣走脫不得。留在城中歸降我軍,經點算約有降卒五萬,請主公定奪。除卻降卒之外。亦收繳戰馬三萬匹,請主公定奪張繡聽得,揉了揉太陽穴。他開始逐漸發覺,大戰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這降卒,好像之前收編了李催、郭記、樊稠的餘部還有白波軍。這些部隊剛處理好現在又來了五萬降卒。這次可不太可能再混編整颳了。而且打完長安這一戰之後。張繡亦算出南陽郡的錢糧只怕亦所剩無幾。過完這個冬天以及提供錢糧供司隸第一年春耕所需,只怕這兩年儲蓄的錢糧就用盡了。
張繡現在開始明白為何自黃巾之亂開始就不斷後殺降卒之事發生,眾諸侯之中張繡的家底算是比較豐厚的了。連他也幾乎吃不消,試問其他諸侯不殺降卒還能如何。好像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接受了袁紹十餘萬的降卒,然而此時曹操已經糧盡,根本沒有能力養這十餘萬士卒,故此只有殺俘一條路可走。
除了降卒之外,張繡現在還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戰馬,經長安一戰之後。不算精銳部隊,張繡在長安屯有騎兵三萬,算上張繡即將帶回宛城的大軍,宛城將有騎兵三萬餘。漢中有騎兵亦是三萬餘,若是稍加調整,將是長安和漢中各三萬,宛城四萬。十萬騎兵,十萬匹戰馬。張繡並無天然草場,要養這十萬匹戰馬已經是極限了,現在還多了三萬匹。戰馬已經變成了負累。
除此之外,不算各郡戍守士卒。只作戰大軍長安就有步卒十萬南陽有步卒五萬,司隸只有河東和河內境內有大軍,其餘部隊只屯駐在各處關隘,故司隸有軍約兩萬。漢中步卒亦有兩萬。這裡各處相加,步卒就超過二十萬,二十萬步卒。十萬騎兵,如若司隸如同南陽、漢中一般繁華,這些部隊倒能供養,但現在僅有南陽和漢中二郡,卻是極限了。
故此多出來這五萬降卒還有三萬匹戰馬都成了張繡的負累。
想了想,張繡無條地說道:“軍中應有老導以及傷馬不少,且從這三萬匹戰馬之中選良馬替換之。另外過了冬天,百姓就要進行春耕。從這些戰馬之中選些劣馬出來充當耕馬。剩下的就賣與各地諸侯吧。曹操、呂布、劉備、劉表、袁術、孫堅他們都地處中原或南方,不能獲得戰馬,本將這批戰馬運到中原以及南方應該很受歡迎,讓他們都拿糧食來換,其餘的都不要。”
聽完張繡的話,黃敘卻是疑惑道:“大司馬將戰馬賣給中原諸侯,不怕日後交戰他們有騎兵與我軍抗衡?”
張繡哈哈一笑道:“無妨,這批戰馬又不是隻賣一家,就如本將賣與曹操的同又賣與呂布和劉備,他們三方大戰。這戰馬就在這大戰之中消耗掉了,其餘各家亦如是,本將就可換來大量糧食,以支援司隸之建設。”
眾人聽得,界聲讚道:“主公英明
既然肯賣馬,糧食自然不缺。但張繡卻不想立即將降卒編入行伍之中。這批降卒不似李催等人的餘部或白波軍,那些部隊都可稱之為無主之軍,要收其心比較容易,但這五萬降卒皆是西涼人,而張繡日後主要的敵人馬騰、韓遂乃是他們原來的將軍。要用他們與以前的袍澤作戰卻是怕他們造反。
正在張繡苦思無策之時,忽然想起穿越之前對付犯事的人,都讓他們進行勞動改造。想到這裡,張繡想起司隸各處殘破需要建設,函谷關又多年未有修算,關隘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