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幫王八,又來欺負咱們的人,看老子今天不把他們的卵蛋捏暴。”
“人不少了,出發吧。”齊管事吆喝了一聲,一行人趕緊向著西固村趕去。
朱元璋心中在默默數著人數,他可不像齊管事那麼糊塗,出門去打架,連已方有多少人都不清點,就只知道有四五十人,這樣怎麼安排?要知道統兵之將,必須對自己手下有多少可用之兵瞭如指掌,否則何談如臂指使?即使是兩個村子的農民打架,朱元璋也不認為可以輕忽。
走了幾步,他就數清楚了,已方不算齊管事在內,一共是四十八人,實際上齊管事這個人是肯定不會參與群毆的,這樣會丟了他的身份,所以也不能把他算進來。
已方能稱得上好手的,只有白水王二這一個,另外自己也算是一個暗藏的好手,別的人全部是不堪一用的雜兵。拿木棍的有十四個,空著手的只有自己這一個,拿竹竿的最多,有三十二個。看來大多數人並沒有殺人之心,只想用竹竿把敵人揍一頓而已。
朱元璋用最快的速度掌握了已方的戰力情況,雖然不知道這個能不能利用上,但他還是習慣性地做好一切工作。
馬家大院距離西固村並不遠,也就五六里路罷了,對於常年累月幹活兒的農民來說,五六里路真不是個事兒,撒開腳丫子,不消一個時辰就到了。
朱元璋抬眼看去,只見一片黃慘慘的土地上,聳立著兩個頹廢的村莊,兩個村莊間有一個小水塘,裡面的水已經很淺了,頂多就只有半米深,可見到水塘底長著的水草。兩個村莊都不大,也就十來戶人家,村莊旁邊各自散佈著一些農田,由於此時正是春耕時分,所以農田裡沒有莊稼。
莊稼都還沒長,急著爭什麼水?朱元璋心中暗歎無聊,這果然不是爭水的問題,而是白水馬氏與澄城縣張氏之間的面子問題。你約人來打我一頓,我又約人來打你一頓,就這麼在一個小水塘邊扯皮,可見馬氏與張氏的器量也不怎麼樣,肯定是成不了氣候的家族。
水塘邊有一群人正在耀武揚威,朱元璋用最快的速度數了一下,這群人有四十七個,比已方少一個。他們面朝著西固村的方向,顯然是任村過來的,也就是澄城縣張家的人,而西固村的原住民們,此時已經全部被打倒在地,躺在水塘邊的“唉喲唉喲”地呻吟著。
齊管事見狀,也不和對方談叛什麼的,伸手向前一指,大聲道:“揍他們,媽的,敢掃咱們白水馬家的面子,今天要他們好看。”
其實不等齊管事開口,白水王二已經提著哨棍,率先衝了過去,大叫道:“賊子看打!”
朱元璋搖了搖頭,心中嘆道:這種檔次的鬥毆,真不想參加,罷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幹大事也得從小事先幹起……如果不想做小事,只想著做大事,那叫好高騖遠,也就別想有進步了。他掄起拳頭,跟在白水王二的後面向前衝去。後面還有四十幾個同伴,也一起大叫一聲,衝了上來。
馬家會有幫手來,張家的人顯然早有準備,見到齊管事率著人來了,對方也發出一聲大吼,揮舞起手上的兵器衝了過來,這些兵器也不外乎就是木棍、竹竿,打人會很痛,但死不了。
雙方目的相同,都是要狠揍對方一頓。
朱元璋暗自盤算,白水王二是個“衝將”之才,只怕他一衝過去就能打得對方人仰馬翻,這一架的功勞就全都集中到他身上去了,馬家肯定更重視王二,而且這件事情傳開之後,白水縣的百姓們也會對王二更加敬佩,他的聲望也會再次提高。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一年之後白水王二率眾造反,他振臂一呼,百姓們紛紛響應,正是因為他平時獲得了比較高的聲望,百姓們都奉他為一條好漢。
這對於想要表現才能,獲得利益的自己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朱元璋並不希望名聲都被王二搶走,他也需要好名聲。
於是他輕輕一拉前面王二的衣衫,低聲道:“王二大哥,殺雞焉能用牛刀?這些傢伙交給我們來對付就好,你在後面押陣,看誰遇險就去幫誰,這樣更好些吧,如果你只顧著打人,就沒時間照顧自家兄弟了。”
王二是個缺心眼的人,聽了這話不但毫不懷疑,反而拍了拍掌道:“咦?你說得對!我這人一打起架來就啥都忘了,不行,我得顧著自家兄弟點。”他將哨棍一收,停了下來,駐足不前。
朱元璋趁機一躍,佔了王二剛才的位置,也就是率眾衝鋒的首位……
這個位置在中國古代的軍隊裡,被稱為“先登”,也就是第一個衝進敵陣的人,在日本戰國裡則被稱為“一番槍”,擁有莫大的榮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