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剛入伍時發的一套軍服,從那以後,再也沒有領到過第二套。
朱元璋遠遠地與那個士兵打了個照面,雙方眼神對接,那士兵居然將腦袋一縮,埋下頭去繼續種地了,其反應與其說是個軍人,不如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
這……這種人也能當兵?我大明朝的橫掃蒙元的軍魂去了什麼地方?朱元璋勃然大怒,不……不能怪這個士兵,應該怪的還是軍官,是軍官沒有好好地訓練和教導這些士兵,才會讓他變成這樣的孬種。
朱元璋抬眼看去,軍屯田的後面,建了一個小小的墩堡,那應該是個百戶所。大明朝在各個地方,都建有類似的墩堡,一個縣城通常會有好幾個百戶所。每個百戶所裡都由一名百戶掌管,下設兩個總旗,十個小旗,一百名士兵,連兵帶將總共是一百一十三人。如果碰上緊急戰事,幾個百戶所的墩堡之間,既可以連攜防禦,也可以集結在一起進入縣城守備。以百戶所的墩保為中心,大片的軍屯田散佈開來……士兵們平時就靠種這些土地維生。
“希望這個百戶所裡計程車兵,不要都像剛才那個孬種一樣。”朱元璋喃喃自語道。
車隊繼續向前,過了兩三個官鋪,天色開始漸漸晚了,但距離澄城*縣城還遠著呢,大夥兒原本也沒打算一天就走過七十里路,在外面住宿一晚是免不了的。婚事是定在三月二十二日,馬家的車隊卻在三月十九日就出發,原本就是打算在路途中間有些耽擱。
方護衛派手下的刀手找了找周圍,很快就找到了一座寺院,名叫“清涼院”,可作借宿之處,車隊離了官道,向著清涼院行去。
寺院不大,只有兩三進院子,兩個老和尚和四個小沙彌在裡面唸經,大殿裡供奉著文殊菩薩,香火雖然不盛,倒也有幾份瓜果供奉在案前。方護衛奉上了一兩銀子作香油錢,表示想要借住一宿,和尚們欣然同意。
這寺廟太小,也沒房間給大夥兒住,好在三小姐和小丫鬟紫心菜可以住在馬車裡。方護衛和十五名刀手走江湖慣了,找個牆角一類的地方靠著都能睡,至於王二、朱八、腳伕,更是不講究,野地裡也能睡得著。反倒是那十名隨行的馬家家丁有點受不了,一會兒嫌這裡髒,一會兒嫌那裡不乾淨,生出許多事非來。
挑夫們把三小姐的嫁妝抬進廂房,放在屋裡以防夜雨淋溼。三少姐的馬車駛進了後院,停在院子裡的空地上,她和紫心菜這一對主僕,晚上就在車裡過了。方護衛和十五名刀手,則散佈開來,將後院的各個出入口全都看住。為防人多嘈雜吵到三少姐清靜,王二、朱八、以及挑夫們全都被趕到了前院的大殿,和文殊菩薩共用一個房間。
當天的晚飯大夥兒自己張羅,因為這小小的和尚廟根本不可能弄出幾十個人的吃食。三二、朱八、挑夫們身上都帶著麵餅,這是隨行護送三小姐才能特別得到的優待,在家裡可沒這好東西吃……
朱元璋嚼完了麵餅,躺在大殿的角落裡,閉目休息。王二也躺在他的身邊,兩人也沒什麼話可聊,各自沉靜地想著心事。
就在天色剛剛黑下來,月亮探出頭的時候,朱元璋突然豎起了頭,感覺到有人來了。寺院前面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來的是一個人,腳步聲很重,似乎身材很結實,每一步落地都有一種重物壓下的沉重感。
朱元璋掃了一眼旁邊的白水王二,如果不是王二就睡在身邊,他就會以為這腳步聲是王二發出來的了。
只聽沉重的腳步聲到了殿前,“碰”地一聲推開了殿門,然後快步跑了進來,朱元璋在殿角撐起身子,藉著神像前點的油燈打量來人。一入眼,頓時心中暗歎:好一條壯漢,與王二不相上下。
這人五大三粗,膚色黝黑,與王二的身材體格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他的臉上更多了一份彪悍的殺氣,與王二的豪氣略有不同。他的腰間掛了一把刀,是一把殺豬刀,磨得發亮,森然寒冷,殺氣逼人。
壯漢顯然也沒想到殿裡睡著一大堆人,略微吃了一驚,但是掃了一眼之後,他發現殿裡的人都是些挑夫之流,也就沒有放在眼裡,自顧自地走到文殊菩薩的面前,噗通一聲跪了下去。然後雙手合什,放在胸前,似乎在對著菩薩說著什麼話。
白水王二略感有趣,在朱元璋耳邊低聲道:“兄弟你比我聰明,你來猜猜,他大半夜跑來拜菩薩,是在祈禱些什麼?”
朱元璋輕嘆了一聲,在王二耳邊低聲道:“他打定了主意要去殺人,所以跑到菩薩這裡來解釋他為什麼要殺人,求菩薩原諒。”
“不是吧,這你也能看出來?”王二吃了一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