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一個長得和馬秀英一模一樣的人臉痛哭流涕的臉……
前世今生,穿越兩百餘年……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有資格,在沒有利益的情況下去改變朱元璋的想法,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做馬秀英。
朱元璋是一柄劍,馬秀英是劍的鞘……
三九、我造過反
天色一點點亮堂了起來,一旦天光完全放亮,隊伍就要啟行,到時候朱元璋就必須隨隊一起走了,他會失去溜出隊伍,偷偷扛著鄭彥夫去獻給官府的機會。
可以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每呼吸一次,他可以用來考慮的時間就越少。他需要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這個理由必須能讓他心甘情願地放棄眼前可得的利益。
他開始考慮,如果將鄭彥夫送交官府之後,他最有可能得到的嘉賞。
元末年間,紅巾軍起義,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豪傑並起。但好玩的是,紅巾軍起義前期,遭遇到的主要敵人並不是元朝政府,而是地方上自發組織起來的地主武將。甚至在紅巾軍千里轉戰中,碰到的敵人也很少有元朝政府軍,大部份來自各地的地主階級自己組織起來的保鄉隊、家丁隊、護院大軍等等。
這些地主武將在對抗紅巾軍的戰役中屢立大功,元朝的朝廷承認了這些自發組織的軍隊,並且給予他們相應的官位和稱號,例如李思齊、張思道、張良臣等人,原本都是普通人,因為剿匪有功,才被提拔成官員。
如果朱元璋出賣鄭彥夫,將他扭送給官府,結合自己立下的功勞以及現在的身份來看。最高可能獲得的獎賞,就是被提拔成一個縣城裡的小官兒,例如什麼縣丞、主簿、典史一類的。當然這只是最理想的可能性,只得到幾錠銀子的賞賜也是可能的。
就以最理想的情況來考慮,被提拔成一個縣丞,那自己就能出人頭地,拯救大明朝於危難之中了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想要在大明朝做點事情,必須擁有極高的官位,他需要有更高的身份,但官場並不是立功就能升遷這麼簡單,還要熬資歷,搞好人脈,給上司送禮……經幾十年煎熬,好不容易一步一步向上爬,做縣令、做知府、做巡撫……一級一級的熬到一品大員……
就算到了內閣首輔,就能拯救大明朝了嗎?答案還是不可能!
張居正,夠厲害了吧?他推行一條鞭法,想改善大明朝的國庫收入,而一條鞭法的推行確實收到了一點點的效果……但是大明朝得救了嗎?沒有!張居正觸動了整個大明朝士紳階級的利益!結果不說也罷。
前些天朱元璋就認真地想過,如果自己對上大明朝所有士紳階級,贏得了嗎?
情況還不止如此,在他飄浮在天空當旁觀者的這幾百年,看到了大明朝無數的弊政,例如海禁、特務、太監掌權、黨爭、龐大的皇室宗親、對人低稅、農民高稅、財政困難、官員貪腐……一旦想要作手去改變,根本就千頭萬緒,難以下手。
沒有如臂指使的軍隊,沒有在整個大明朝說一不二的威望,誰能把這些東西全部撥亂反正?誰都不可能……誰敢動手,誰就會被各方保守勢力一起擠壓,死得連屍骨都拼不齊全。就算是當今皇帝,有些東西,也不敢輕易去改動……
他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卻不得不承認,自己一手建立的這個國家,已經病入膏肓,難以下藥了。
那……該怎麼辦呢?
這時寺院裡的小沙彌們已經起床了,兩個小和尚走進了院子裡,拿著竹枝紮成的大掃帚打掃院子裡的落葉,掃帚在地面上劃拉出“嘩嘩譁”的掃地聲,一個小沙彌對著另一個笑道:“昨晚吃過晚飯後,師父和師叔接著前天晚上那盤棋繼續下了……”
另一個沙彌問道:“哦,那他們兩人誰贏了?”
“你猜猜?”
“想必是師叔贏了吧……前天晚上休戰的時候我看了,師父已經全面落在下風,要不了多久就要被師叔徹底給收拾了……”
“嘻嘻,你猜錯啦,這次師父贏了!”
“不可能!”
“真的是師父贏了……他確實落了下風,正在苦苦掙扎。這時候澄城鄭彥夫進來拜佛,從旁邊走過,他好像在想心事,走得很快,不小心掀翻了棋盤,棋子落了滿地。等到師父和師叔把棋盤重新擺好時,卻忘了剛才下到哪裡了,就重新擺了一盤。”
“哦,重新開始……結果師叔就輸了?”
“哈哈,正是!”
兩個小和尚一邊說笑著,一邊掃淨了院子,走了出去,又留下朱元璋一個人靜靜地站著。
聽到兩個小和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