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2/4 頁)
我雖生卻不如死!
現在,我來祭祀你,不圖來日之發達,只求今日之安心。”
吳三桂說完,突然聯想到自己也是被迫滅明,如今卻要揹著叛逆之罵名而遺臭萬年,不由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周圍之百姓見他哭得傷心,只道他是真心悔過,也一同流下了眼淚。
第八章 三藩聯合
一、汪士榮提出要聯誼二藩
由於聽從了汪士榮的造勢之計,吳三桂在雲貴兩省民眾心目中的形象有所改變。吳三桂成了民眾心目中反清復明的英雄,是他們反清復明的希望所在。
雖然民眾於此時並沒見吳三桂有任何反清復明之行為,但是,在民眾看來,吳三桂捐資修永曆帝之陵,親臨永曆帝陵祭祀永曆帝就是實實在在的反清復明。所以,雲貴之內的民眾對吳三桂此舉有口皆碑。
吳三桂當然知道民眾在說他什麼,也知道這會給他帶來不良的影響,因為朝廷可以憑此而聞到他身上的異味,但是,他什麼也不在乎!他覺得能贏得民眾之心比什麼都強。
現在,吳三桂對汪士榮是言聽計從。
汪士榮見自己的造勢之法竟然有如此之奇效,心裡也異常高興,同時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決定實施第二步策略。
汪士榮來到吳三桂書房。吳三桂見汪士榮駕到,趕忙放下手中的書,對汪士榮說:“多謝先生指點,本王才有今日。”
汪士榮說:“平西王不必客氣!這僅僅是開頭,好戲還在後頭呢。”
吳三桂見汪士榮話中有話,立即問:“難道汪先生又有什麼善策?”
汪士榮笑而不答。
吳三桂見如此,立即表態說:“先生有話儘管直言,本王無不言聽計從!”
汪士榮問:“請問平西王是想得一隅之天下,還是得全部之之天下?”
吳三桂豪氣頓生,立刻說:“當然想得全部之天下!”
汪士榮說:“若只得一隅之天下,平西王只須擁兵自重便是。若想得全部之天下,事情便只是開了個頭。”
吳三桂說:“那就請先生替我出謀劃策!”
汪士榮說:“平西王現已具備得天下之勢!”
吳三桂聞之一怔,問:“本王並未費力,何來得天下之勢?”
汪士榮說:“大清之天下,本取之於大明,是我漢人之天下,非滿人之天下,滿人取之,即為不義!行不義之事,必惹天下之怨。平西王若言取之,本是失之於漢人,得之於漢人,是情理之中的事。這便是勢。”
吳三桂說:“可是,本王在漢人眼中已成賣國之賊,他們恨不得啖我之肉,吸我之髓,豈會擁護我?”
汪士榮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吳三桂問:“此一時與彼一時有何不同?”
汪士榮說:“此時,由於平西王修永曆帝之陵在先,拜永曆帝之陵在後,分明已向天下之人昭示自己之心!誰還會站出來反對平西王呢?除非他非漢人而是滿人。”
吳三桂疑惑地說:“如此說來,本王取大清之天下,並非不義之行為了?”
汪士榮說:“正是。”
吳三桂便躊躇滿志起來。
汪士榮見之,立刻說:“平西王雖有取大清之天下之勢,若無取大清之天下之力,亦是枉然!”
吳三桂聞之一驚,隨即收斂驕態,問:“本王已有大將數百,精兵逾萬,難道還不具備取天下之力麼?”
汪士榮說:“平西王之兵雖強,但只夠取一隅之天下用!若要取全天下,平西王必得有相助之人!”
吳三桂問:“誰能助我?”
汪士榮說:“這本應問平西王,為何問我?”
吳三桂便沉思起來。其實,他心中已有神兵百萬,但他怕汪士榮是刺探自己的虛實,所以不敢輕洩,只是裝作沉思的樣子。
汪士榮笑了笑說:“若將平西王視為猛虎,西安之王輔臣便可作平西王之左翼;而廣東之平南王尚可喜,福建之靖南王耿精忠可作平西王右翼。”
吳三桂聞之一驚,心想:此子好大的胃口。其實,吳三桂心中所想,還不如汪士榮所說,他只是將王輔臣當做一支力量,而尚可喜與耿精忠等人,他心中實在無半點把握。雖然自己與他們之間有些來往,但對於這等反清復明之事,他們會不會擁護,自己無法斷定。
汪士榮只是凝視著吳三桂,笑著。
吳三桂彷彿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整身肅目,與汪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