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事據點的目的是,作為南京的保護屏障。如果李自成在河北,則各鎮合力協防淮徐;若李自成在河南,則各鎮協守泗鳳兩縣;若李自成在河北、河南並犯,則各鎮嚴兵固守。
一句話,馬士英作首輔的弘光政權認為威脅自身存在的力量來自農民軍。因此,將軍事戰略重點放到了撲滅農民軍的中興大業之中。
弘光皇帝從登基以後,大興土木,修建興寧宮,建慈禧殿。終日沉湎酒色,以演雜劇,飲火酒,淫幼女為樂。對於國事一概不問,任憑馬士英而為。
一六四四年七月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的訊息傳到了南京,馬士英立刻慌了手腳。因為,他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清兵的力量。現在清兵入關,自然破壞他心中的戰略部署。
於是,馬士英與阮大鋮商量對策。
馬士英說:“現在北京的情況,不知阮大人知道否?”
阮大鋮說:“知道!”
馬士英問:“阮大人認為目前該如何作為?”
阮大鋮默想了一會,然後認真地說:“首要之舉要讓皇帝晉封吳三桂。”
馬士英感到吃驚:“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國人眼裡看來是引狼入室,而大明天子為何反而要晉封他呢?這豈不是置民意於不顧麼?”
阮大鋮說:“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引狼入室這不假,但他卻擊敗了李賊,從根本上掃除了大明的後患。至於是否合乎民意。這個可暫且不管!即使我們竭力地投民所好,那李賊會自動繳械麼?”
馬士英由衷地讚道:“阮大人說得有理!”
阮大鋮說:“第二步便是乞求清兵不要南下攻打我們,承認我們政府的合法權利。”
馬士英不解地問:“清朝對我們大明虎視眈眈數十年,現在進了關,其野心豈能自滅。聽說多爾袞在北京揚言‘且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這話是什麼意思?還不是想入主中原!現在阮大人卻叫我們去乞求清兵,豈不是與虎謀皮麼?”
阮大鋮說:“非也。我們有句話是‘伸手不打笑臉人’。我們好端端地求和,那清兵雖然野蠻,卻也不好意思作難我們。再說,我大明這麼大,就讓他們吃,他們也未必吃得下。”
馬士英聽了,覺得有理,便去找皇帝。皇帝正在飲酒作樂,不肯見他,說有什麼事要他看著辦就得了。但馬士英覺得事關重大,自己不敢擅自作主,非得見皇帝不可。弘光帝無法,只得別了群臣,懶懶散散地出來了。
弘光帝說:“馬愛卿見駕有何要事?快快道來。”
馬士英說:“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了賊寇李自成。”馬士英說後便觀察他的態度。
弘光帝說:“這倒是值得慶賀的事!”
馬士英見弘光帝並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威脅,只得點撥他,“現在清兵入關,對我大明構成威脅,不知皇上有何旨意?”
弘光帝一聽,嚇得身體瑟瑟發抖,結結巴巴地說:“我能有什麼旨意呢?”
馬士英心裡覺得好笑,說:“若能拉攏吳三桂,我們與清兵抗衡之時,就不會顯得力量單薄了。”
弘光帝說:“可是,吳三桂是漢奸,我們怎去拉攏?再說我們去拉攏他,他未必會肯!”
馬士英暗歎,皇帝還沒有糊塗透頂。馬士英說:“吳三桂現在成了沒孃的鬼,而皇上您是大明天子,你給他一個封號,他未必就不想接受。”
弘光帝想了想說:“那你說給他一個什麼封號呢?”
馬士英心想:“什麼封號都可以,反正他又不可能跑到南京來。”他說:“臣看皇上就晉封吳三桂為薊國公吧!”
弘光帝說:“就依馬愛卿之意吧!”然後,他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又對馬士英說:“僅僅封他個空號也不好,我看還得給他十萬石米,也表表朕的心意。”
馬士英心裡罵道:好個大方的皇帝!你一開口就是十萬,現在兵荒馬亂的,我到哪調攏十萬石糧食給他吳三桂?但他嘴裡卻說:“臣遵旨。”
弘光帝見事辦完,就要起身離去。
馬士英心裡一驚,自己差點忘了大事。於是立刻對弘光帝說:“臣還有一件大事要奏請皇上。”
弘光帝心想,這馬老頭怎如此囉嗦?什麼事你都給辦了不就得了,不然要你這個首輔幹什麼?弘光帝不耐煩地說:“馬愛卿有事快奏上來。”他的心裡還在記掛著那群風騷迷人的姬妾。
馬士英說:“現在我朝兵力全都部署去對付李賊了,倘若清兵南犯,我朝如何應付?請皇上明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