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頁)
即行傳諭京城內外,並直隸各省府州縣衛所城堡等處,俾文武衙吏師生一應軍民人等一體遵行。
此剃髮令一頒佈,漢人惶恐不已,私下裡大罵吳三桂引賊入關。
六、吳三桂拒絕剃髮,張氏一語釋懷
吳三桂在班師回京途中,心裡非常快樂。因為阿濟格這次不僅沒有阻止他,反而極力支援他回京,所以他有一種突出重圍之感。雖然他知道阿濟格同意他回京,並非是出自善意,但畢竟給了他一個機會。
他的心裡在作種種美好的設想:他覺得自己進城之後便要邀集明朝故臣恢復明廷大業,然後扶助東宮即位,再然後自己便成為了與開天闢地有建國之功無異的大臣。他的內心是越想越激動,越想越恨不得早點回京。
然而,就在他到達京城西郊時,一件事將他從夢中擊醒,心裡的美夢也隨之被擊碎。那日他騎著高頭大馬夾在隊伍之中行進,突然,他看到前面有些騷亂,便駐馬詢問。部下便跑過來告訴他說有一小孩在前面搗蛋。吳三桂問那小孩為何搗蛋?部下卻支支吾吾說不出個名堂。
吳三桂氣極,卻不得不滿腹狐疑地下了馬向隊伍前走去。吳三桂的部下見他走來,都紛紛退到一邊讓出一條路來,吳三桂走近小孩,看見他身邊放著被踏扁的草人,便饒有興趣地問:“孩子,這草人是誰?”
小孩毫不畏懼地說:“吳三桂。”
吳三桂臉色稍異,繼續問:“是你扎的麼?”
小孩臉上稍有一絲自得地說:“是的。”
吳三桂問:“你為何要扎這麼個人?”
小孩氣憤地說:“是為了唾他打他折騰他!”
吳三桂從小孩稚氣的語氣中感覺到一種銘心刻骨的怨恨,他不由自主地戰慄了一下。吳三桂的身邊響起一片唏噓之聲。吳三桂在想:這小孩為何會對自己有這般刻骨仇恨呢?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啊!他並不看別人,而是繼續問小孩:“你恨吳三桂麼?”
小孩咬牙切齒地說:“我恨他!”
吳三桂問:“你不怕他麼?”
小孩一臉凜然地說:“我恨不得殺了他。”
吳三桂說:“聽說他今天要從這裡經過,你不怕遇到他而被他殺了你麼?”
小孩說:“我就是專程在此等他的。”
吳三桂聽到此處,心裡更加迷惑,他覺得自己有必要查清此事,不然,自己受了冤枉還不知道。因此,他輕言細語地試探地問:“你為什麼這麼恨他?”
小孩看了看他,問他:“你是不是吳三桂部下?”
吳三桂說:“你怎麼問這回事?你怕了麼?”
小孩說:“不是。如果你是他的部下,我正想讓你告訴他呢!”
吳三桂想了想說:“我確實是他的部下。”
於是那小孩便一邊流著淚一邊敘述著告訴吳三桂自己為何要恨他。吳三桂從小孩斷斷續續的敘說之中明白了個大概。
原來小孩的父親是一個安分守己的秀才,靠教書為生,因為他從不喜歡過問政治,所以他一直過著安寧的日子。即使是李自成造反最兇之時,他也沒有遭受什麼戰亂之苦。然而,自從多爾袞頒佈命令明朝百姓剃髮以來,地方官吏強迫普遍剃髮,並將這看成是否願意歸降大清的標誌。小孩子的父親一直抵制著這件事,但胳膊如何扭得過大腿?後來,終究讓官吏壓制著剃了頭。小孩父親認為士可殺而不可辱,回家之後便上吊了。小孩母親見丈夫去了,自己再無生趣,也跟著尋了短見。於是,便留下了他一個孤兒。
小孩成了孤兒之後,便一心要報仇。可是,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仇人。他去問別人。別人告訴他,如果沒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那多爾袞就無法進京,無法對明朝百姓發號施令,那你父親就不會被剃頭,你也不會成為孤兒,所以你真正的仇人是吳三桂。
因此他特意在這路上等待著向吳三桂報仇。
吳三桂聽後,心裡恨極了多爾袞!雖說他一直對多爾袞阻止自己進京存在懷疑,但他萬沒有想到他的手段會如此快捷。四月份時,多爾袞曾經頒佈過一個剃髮令,他聽後,有些不相信。因為後來並無漢人為之剃髮。現在看來這事是千真萬確的了。由此可以猜測到多爾袞的心思,吳三桂恨不得立即飛到京城。
吳三桂不再與小孩糾纏,馬不停蹄地回到了京城。然後便直奔多爾袞住處。他是想向多爾袞討個說法。他想到自己借兵之初,就與多爾袞講明瞭,要多爾袞幫助他消滅李賊,恢復明廷,然後割地相謝。現在多爾袞君臨天下,吳三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