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大王大喜!”
李定國失約,致使自己鴻門宴之計失敗,駕前軍兵敗,致使自己臉上無光,孫可望心中真是煩透了!他哪裡還有什麼喜悅之情?他只當方楊二人對自己開玩笑,難免神色一整,肅然地道:“喜從何來?”
楊畏知見孫可望如此語氣,心中也為之一驚,知道今日孫可望的性情反覆無定。於是,他悄悄地撞了方於宣,示意方於宣先講。方於宣自然知道楊畏知將皮球踢給自己,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方於宣大著膽子說:“方某得聞李定國現駐軍柳州,正是除去他的好機會!”
孫可望說:“李定國雖然駐軍柳州,但他擁有重兵,要除去他,只怕不易!”
方於宣說:“我聽說李定國身邊只有兩萬兵馬,且於先前進攻桂林,必是疲憊之師。若出兵擊之,必獲全勝!”
孫可望為之心動,急切地問:“何人可出兵擊之?”
楊畏知說:“馮雙禮將軍可率兵出擊!”
孫可望聽後,心裡認為可以。因為馮雙禮是自己的心腹大將,對自己歷來都是言聽計從的。前次自己讓他調兵,陷李定國於孤立之勢,他也依言辦了,足見其可以委以重任。
孫可望想到這裡,又看了看方楊二人,然後說:“此事後議。”孫可望心裡雖然認為方楊二人可靠,但他仍然不想讓方楊得知自己派誰去,恐走漏訊息。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我孫可望既要有害人之心,又要有防人之心,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方楊二人悶悶不樂走出王府。他們均知孫可望的“此事後議”是害怕自己洩密,所以對自己有所保留。一到外面,二人便埋怨起來。
方於宣說:“我們送去好心,人家卻當成驢肝肺!”
楊畏知也感嘆說:“越是位高權隆之人,越是不可深交啊!”
方於宣與楊畏知分手之後,心裡的疙瘩仍然沒解開,便嘮嘮叨叨與其愛妾提起此事。沒想到隔牆有耳,讓他家中一個下人聽去,而李定國又恰恰有恩於這下人。方家下人聽後,覺得自己不報知李定國將軍,便是知恩不報之小人。他趁夜深人靜之時,溜出城來,然後快馬加鞭直奔柳州城來。
李定國得此訊息,心中大驚!想起前次之約,他只是心生疑慮,沒想到這次倒是千真萬確之事實!李定國因此覺得與孫可望手分是勢在必行之事!一聯想到大西軍從此要四分五裂,李定國不由悲從中來!
李定國仰天長嘆:“大明之滅,難道是天意不成?!”他聯想到自己在前陣與清兵浴血奮戰,而孫可望等人卻在後邊拖他的腳,甚至要置他於死地,李定國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禁不住一聲長哭淚流滿面,心中哀嘆道:“國人若都如此,何能成其大事?”
李定國悲痛之餘,感到自己必須避開孫可望,否則自己的力量必會讓他吞食乾淨。他決定退出柳州,以防不測。
李定國率領大西軍撤出柳州城之後,便向廣東進發。李定國所率大西軍士氣高昂,克敵制勝,勢如破竹,連破廣東的高州、廉州、雷州三府。兩廣頓時為之震動,兩廣反清復明的義師趨之若鶩。如王興、陳奇策、朱盛濃等將領自動率兵來投誠李定國,並接受李定國的指揮。甚至連清將郝尚久也因之而倒戈響應,投降李定國。李定國的軍隊立時擴充至二十萬人。
李定國又彷彿看到了曙光。李定國找眾將領來商量進擊大計。眾人決定圍攻新會。因為新會地處珠江三角州,是廣州的海上門戶。如果能將新會攻下,必能截斷廣州城內的給需,從而扯動株守在廣州城內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起到趕蛇出洞的作用,然後圍而殲之。
於是,大西軍圍攻新會。
廣州城內的尚可喜和耿繼茂得到軍報,心裡非常著急,卻又一籌莫展。出兵擊之不是,怕敵軍乘虛而入,一舉攻克廣州城,那自己便失去了窩住之地;不出兵擊之亦不是,因為新會是廣州的海上門戶,若失陷,廣州也會成為一座廢城。兩王無法可想,只得向清廷告急。
然而,形勢難以盡如人意。
駐守在新會城中的清兵也知新會城的重要,不管大西軍如何攻擊,他們都是死守不動。
李定國覺得沒法,便想圍困之。沒有想到清軍利用水師從海道向圍城中提供援兵和糧食。李定國所率計程車兵,擅長陸戰,缺少船隻與水上作戰經驗,因此,雖然拼死攻城,卻始終無法攻克。
李定國一籌莫展,便召集眾將商量。眾將認為:唯今之計,只有求助於鄭成功。希望鄭成功率強大水師與他一起攻城。為此,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