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怎麼安慰自己,都覺得這勝利與自己無關,因此,他絲毫沒有歡愉之感!相反,他甚至覺得有些恥辱,是清兵參與進來所帶來的恥辱!雖說清兵是自己請來的。唯一可讓自己覺得安慰的是大明朝的力量儲存了。
現在自己與清兵將李自成包圍了,吳三桂心裡反而矛盾極了。打,還是不打,他心裡難以決斷。打吧,李自成與自己都會沒有好結果,撿便宜的是多爾袞。同時,他還總有種自己兄弟打仗,讓外人看熱鬧撿便宜的感覺。不打吧,已是騎虎之勢不說,更不知李自成那邊的態度。
無奈之下,吳三桂也只好召集眾將來商量。然而,吳三桂的部下也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一種是主戰:認為機會難得,時不我待!現在既將李自成引出來了,又有清兵援助,而李自成新敗,正好一鼓作氣將李自成滅了,自己再找出太子,光復明室。
一種是求和:認為李自成雖然新敗,但其主要實力仍在。清兵雖然會援助自己,但清兵先會觀望,待到兩敗俱傷之時才會出手,前次就是證明。如果硬要戰,那只有多爾袞是勝者,而明朝將無力與他抗衡,後果不堪設想。
吳三桂綜合兩種意見,比較傾向第二種意見。當然,這其中還包含著吳三桂的一些私心:那就是父親和陳圓圓還在李自成的手中。他雖然主張和,但並不願意主動提出來,他想先看看李自成那邊的動靜再說。
第二日,吳三桂正在軍營之中思量著,部下報告:“李自成使者求見。”
吳三桂一聽,猜知可能是李自成派人求和來了。因為在他看來,李自成比他更有理由要求和。他讓李自成使者進來,並思索如何與他應付。
張若麒走進帳篷,對吳三桂施禮。
吳三桂問:“來人是誰?”
張若麒說:“大順兵部尚書張若麒!”
吳三桂問:“李自成派你前來何事?”
張若麒見吳三桂態度傲慢,乾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便對吳三桂說:“來給吳三桂出主意來了。”
吳三桂知其心意,便故意斥責道:“大膽狂徒,敢在本大人面前妄言,拉出去給我斬了!”
張若麒卻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站著。
吳三桂見之,暗暗吃驚。李自成手下竟有這等部下,難怪他能形成大勢。然而,正是張若麒的不動聲色給吳三桂出了個難題,當自己的部下真要拉張若麒去斬首時,吳三桂不得不阻止他們。難道自己真能殺張若麒麼?吳三桂問:“剛才你為何不求饒?”
張若麒說:“將軍要殺,求饒又有何用?”
吳三桂不由自主地點點頭,然後問:“李自成派你前來,到底所為何事?”
張若麒說:“派我前來與將軍議和!”
吳三桂故作不解地說:“我軍新勝,貴軍新敗,且我有清兵援助,打敗貴軍指日可待,我為何要與你們議和?”
張若麒說:“將軍自欺太深了。”
吳三桂驚訝地問:“大人何故言我自欺?”他心裡在想,看張若麒的洞察力如何。
張若麒說:“我軍新敗,沒錯,但我軍的主力仍存!且上次與貴軍交鋒,其敗不在於實力,而在清兵的出其不意。而貴軍勢單力薄不說,且多爾袞未必真心幫助你。”
吳三桂故意斥責張若麒:“你想挑撥我與多爾袞的關係麼?”
張若麒說:“是否是挑撥,將軍心裡自知,不必我明說。況且,我軍與貴軍作戰,貴軍卻請外人來援助,實在有失光明磊落。”
吳三桂心中默然,然而,他卻故意避開張若麒談話的鋒芒,問:“按張大人所說,貴軍似乎勝利在握,又何必前來議和?”
張若麒知吳三桂心裡已認準,便對他說:“我軍雖然可勝貴軍,可清兵卻能勝我軍。那麼最後的勝者便是多爾袞!這是我大王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想必將軍你也不想看到這種局面。”
吳三桂只能點頭。心裡在想:這張大人果然厲害。雖然如此,他卻不得不裝出一點樣子來。吳三桂對張若麒說:“請大人去休息,我與眾將商量以後,明日再答覆你!”
張若麒便隨吳三桂的部下走了。
吳三桂把眾人召集起來,把李自成的意圖告訴了眾人,眾人覺得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所以,紛紛稱善。
第二日,吳三桂對張若麒說:“我們初步同意議和,但最後結果要看你家大王的誠意而定!”
張若麒知道吳三桂在利用自己求和心理以加大有利的籌碼,心裡暗暗好笑,嘴上卻不點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