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傳喚,酉時一刻就入了宮。
一身粗服胡亂加身,以致顯得這一趟行色匆匆。從建武大殿前橫穿到東面,一路腳步不停,直奔茹蕙宮的方向。
但是至茹蕙宮書房見到殷世煊的那一刻,公孫煜又幾乎錯覺般地以為自己是瞎折騰了。
不但殷世煊沒有為白日事情慌頭慌神,就連一屋子的宮女內監都在各玩各的,使得整座宮殿內部氛圍極是散漫,沒有任何緊張之感。
殷世煊在書桌前認真抄攥鬼谷子的字,寫好的絹布一沓沓整齊放在手側,好像寫了不止一小會。
聽到公孫煜進門的聲響,他頭也沒抬地招呼了聲:“進來坐。”
聽得公孫煜一眾擔憂踏實落地,果依他之言,很坦蕩地就進屋坐了過去。
殷世煊大概還有小半段未抄完,公孫煜在旁木訥打量著。心中卻倒是佩服他的安然不亂。
“你抄得哪卷?”公孫煜忍不住小聲問。
“謀篇。”殷世煊口吻淡淡,神情淡淡,全神貫注地傾注在點墨筆尖。
公孫煜突然哂笑,“為人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笑態愈漸深邃,目光視線在書房的櫃格上游尋,慢慢地落擲在那個道聽途說的青銅匣子上。
“你想問什麼?”殷世煊蘸蘸墨,回頭在木簡上默讀了一段,再抄。
“殷世櫟這是幹嘛?我從傅老爹那裡聽來,說他一眾將士正在校場好好吃他的午飯。話沒撂下,莫名其妙地就過來找你晦氣,要不要這麼明顯。”
殷世煊知道他在挑話說,只是沒有說破,“我也很詫異啊,他埋在我身邊的暗哨,訊息傳遞竟如此之快。”
“我是說……他發哪門子的火,你可曾弄清楚啦?”
訊息剛由影子侍衛探來,殷世煊略微綜合再轉述給他道:“廉昌豐初授護國公當夜,其幕內一個小侍郎受人挑唆,去搶了衛崢嶸看中的一個花魁。衛崢嶸找到廉昌豐討說法,廉昌豐有心包庇,反以‘擾民闖府’上奏參了其一本。”
“衛崢嶸是殷世櫟的人,廉昌豐故意去刺他?”
“應該是。”
公孫煜大腿一拍,“所以殷世櫟把氣撒到你這裡,他跟你搶畫,你就給他了?就因為是廉昌豐給你的?”
“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殷世煊讀完,下筆濃墨寫了這樣一句。
公孫煜道:“好吧。你這麼想也沒錯。不過至少要等明天再送去,你畫沒揣熱乎,當心老頭子對你有想法。”
“嗯,這個我知道……”殷世煊抄完字卷,終於走過來和他坐在一處,感慨萬千道:“其實我也知道這兩個人會不和,只是沒想到夾在中間會這麼頭疼。”嘆完就揉了揉眉。
“我這裡倒有一計。”公孫煜笑嘻嘻地靠在背椅上,湊近殷世煊道:“這種情況,皆因你兩邊獲利引起的。二人既然有心衝突,你躲是躲不過滴。我建議你找個由頭暫時離開宮裡,去外地考察也好,靜待此事發酵。等他們鬧得差不多了,你再中間做和事佬,比現在悶頭而上要強。”
“兩耳不聞窗外事?也是個法子,我考慮考慮……”
趁著殷世煊鬆弛之際,公孫煜果然很厚臉皮地將那青銅匣子抱來開啟。雙眉同挑道:“懷南上河圖,送出去之前讓我看一眼總行吧?”
“隨便。”
紡織軸卷由公孫煜那幅修長玉指逐次攤開,一副長達四米寬幅的畫卷赫然映立二人之前。其上水墨色豔,以七色衍變萬化而均無雜亂之態,光是一眼就能看出這裡頭功力深淺。
公孫煜喜形於色。急忙讓殷世煊將畫牽平,一一端看箇中細節。
懷南上河圖以海納百川而著稱,此畫觀賞,賞的便是其中精巧細處。畫內亭臺樓榭八十七座,形色人物共計一千三百二十一人,河渠兩道,虹橋三方,加上農田半畝,碼頭一灣,整幅畫下來就是大半個懷南小鎮現場實景圖。不同的是,畫作將懷南“琴”“棋”“書”“畫”“詩”“酒”“茶”的人文場景融合在同一畫框之中,這種絕對罕見的藝術描繪,幾乎正面印證了:此畫神作!
公孫煜大呼過癮,再又細看第二遍。
正在這時,殷世煊忽然聽到什麼山石崩裂的聲音從頭頂傳來。比較細微,也比較漫長,從最初的窸窣之音慢變清脆,直到鑽入殷世煊的耳朵時,好像形成一種瓦礫俱崩的勢頭。
☆、獻寶風波(二)
半個時辰之前,提前吃完晚飯的廉幽谷在茹蕙宮內四處溜達。
嘉慶子的花開值正好,滿院飄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