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不會洩露風聲。”元昌正說著,九郎忽指著一處道,“皇叔的屬官孫壽明為何在短短几天內出城了兩次?這宣樂莊又是什麼地方?”
元昌看了看,道:“臣也問過,手下人說那有個莊園,以前是京官所有。後來那人犯事降職遠調,莊子留著也沒用,便賣給了同鄉孫壽明。想來他是出城去自己名下的莊園看看,畢竟他常年在淮南,也是很少才回來一次。”
“莊園……”九郎看著信紙沉思了一陣,忽想起了先前白光寺被劫之後,他也曾向端王提及可以搜查一番城外的農莊。但此後各種事情紛至沓來,端王也沒再說起過那件事的後續。
想到此,他不由警覺了起來,當即道:“元昌,你親自帶人前去一探。但千萬不要進莊,只在附近暗中觀察,看看進出莊園的都是些什麼人。如有發現,立即回來稟報。”
元昌領命而去,九郎才一邁出偏殿大門,馮勉便躬身上前攙扶。
他走了幾步,想到端王之前匆匆回宮,卻不知官家到底是因何事找他,便向馮勉問及了此事。馮勉愕然道:“這倒不知,端王也沒來這裡……”
正說話間,前面有小黃門急匆匆奔來,說是端王到訪。
“真是巧了,殿下正念著王爺……”馮勉遠遠望見端王大步而來,便笑著迎上,可端王卻神情肅然,似乎懷有心事。馮勉見狀,識趣地道:“奴婢下去差人為端王煎茶。”說罷,便恭謹告退。
九郎不由道:“五哥,發生了什麼事?”
端王緩緩走入凝和宮偏殿,見九郎亦隨之走進,才回身低聲道:“爹爹已採用了皇叔的計策,先派人傳信說是答應北遼成帝的要求,再暗中佈置。”
九郎神情一變,然而還未及開口,端王又道:“我奉命出京暗中徵調兵力,明日就要啟程。”
☆、85|3。16|
第八十五章問路雲山曲折登
“為何會這樣匆忙決定?”九郎很是意外,追問道,“之前不是還說要再加考慮的嗎?”
端王嘆道:“使臣又傳來急報,北遼人在邊境上騷擾過路商旅,守邊的副將帶著手下將對方活捉後痛打了一頓。那幾個北遼士兵逃回去後大加挑撥,對方將領一怒之下便帶兵迫近了邊境。河北經略潘振巍這次倒是沒像以前那樣懈怠,亦領兵與之對峙,雙方現在各不相讓,眼看就要大動干戈了。”
“那爹爹為何不安排兵馬,卻反而還要答應對方的和親要求?”九郎感覺有些窒悶。
端王沉默片刻,道:“你也許有所不知,去年參知政事上奏的變法要務,其中有一條便是還兵歸鄉。原先軍隊編制冗雜,大量士卒連年防戍,淮南淮北鄉野蕭條,軍中武官又貪墨糧餉,已到了千瘡百孔的境地。官家因此下令退兵還鄉,想要減輕軍中負擔,增加各地農戶收作。”
“……因此若是即刻開戰,連徵調軍隊都成難題?”九郎心中隱隱生寒,先前確實聽說了這些舉措,或許官家也未曾料到已經太平無事了許多年,如今卻又忽然起了風波。
“確實在兵力上有所不足,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勝算。”端王低聲道,“爹爹讓我離京,還有另外的原因……他總是對潘振巍不夠放心,可眼下若是貿然將其撤換,反會影響大局。而鄰近州府的統帥中有些也是潘黨,故此爹爹便只能派我前往河北一帶徵調兵馬,且不能讓風聲盛起。”
“那麼就是要用和親作為緩兵之計,為的就是給兵力征調多些時間?”
“正是。”端王頷首道,“但這也是險招,目前朝中潘黨動向未明,所以爹爹暫且不會向眾人明說,以免走漏風聲。”
九郎知道官家既然已經作此決定,也不會再輕易更改。然而先前元昌所說之事還在心中盤桓,他考量一陣後,還是將關於城外宣樂莊的事情簡述給了端王。
端王怔了一怔,追問道:“你從何得知的此事?”
他沒有回答,只是正色道:“本想核實清楚了再告訴五哥,但眼下你就要離開汴梁,我總覺得其中過於巧合,不能不說。孫壽明乃是皇叔身邊要員,想來之前五哥就算派人追查郊外農莊,也不會查到他的宅院中去。如今他卻接連出城,或許那莊子裡另有玄機……”
他還待細說,端王卻好似並不怎麼在意,顧自緩緩道:“九哥,別太焦急了。先前爹爹已經對我說,朝中事務繁忙,白光寺的那件事,可以暫時擱置一邊。”
九郎一愣,想到錢樺曾提到的“太子”,再聯絡到端王現在的態度,心中亦隱約明白了幾分。
——爹爹是不願此事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