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4 頁)
料都備好了之後,孟時就開始生火。
鍋灶的後面,堆著一些玉米瓤,還有曬乾的玉米杆花生秧等。
用花生秧和玉米葉這種易燃的柴火來引火,然後待火燒開了,再放入耐燒的玉米瓤,讓火燒旺起來。
大鐵鍋已經燒熱。
孟時倒了一瓢水進去,水很快就熱了,她用乾絲瓜瓤把鍋唰了一遍,舀走刷鍋水,再洗一遍之後,就可以用了。
鍋燒熱,倒入一大勺花生油。
然後放入蔥花煸香,再放入辣椒,炒香,然後是放入蒜。
炒出味後,就倒入芹菜。
其實如果有五花肉的話,先炒五花肉,再放入芹菜,味道會更香。
可惜現在這並不是一個能經常吃肉的年代。
家裡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十天半個月吃一次肉,再差點的,一個月見次葷腥,還有三四個月不吃肉的人家,也不在少數。
今天其實是有肉的,媽媽買了一斤肉給奶奶,讓做中午飯的。
畢竟澆水也是一項很累的體力活,又有大舅來幫忙,割點肉回來也是正常的。
可是這肉,怎麼可能給孟時,她連要都懶得去要。
芹菜翻炒一下,很快,迷人的香味就撲鼻而來。
然後再倒入豆角,炒一下之後,放上醬油、十三香、鹽,再添上一瓢水。
用菜鏟把豆角鋪開,鋪在鍋的周圍,然後在中間放上壓好的麵條,蓋上鍋蓋,大火蒸。
其實說是蒸,也相當於是煮。
菜的味道煮在了水裡,水又被鋪在菜上面的麵條給吸收吸乾,於是菜的味道就進入了麵條裡。
麵條薄,只需要十分鐘的時間,菜裡的水,和她添進鍋的水都會被面條吸收完。
熄火,將麵條上上下下翻攪,把菜和麵條攪勻,一鍋熱氣騰騰的蒸麵條就做好了。
把蒸麵條盛出來放在盆子裡,蓋住保溫。
再把鍋刷洗乾淨,添上一鍋水,燒開,裝在暖瓶裡。
拿五個碗五雙筷子,還有兩軲轆大蒜,裝在籃子裡,把暖瓶也裝在籃子裡,籃子挎在手臂中間,兩手抱著一個用布蓋著的塑膠盆子,孟時就這樣往地裡送飯。
從家裡到爸媽澆水的地裡,其實就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路,對於大人來說,很快就到。
可是對於腿短力少的小孩子來說,真的好遠啊。尤其是,又拿著這麼多東西。
從家裡憋足一口氣,走到了村北邊麥場邊上,三百米左右,孟時已經沒勁兒了,非得休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