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3/4 頁)
,還會有其他更嚴重的事情嗎?!
汗水從額頭上直冒出來,對於未知事情的擔心,誘發了內心極大的恐懼。
李紅玉放下了手頭的電話,也不避諱,直接對張文勝道:“勝哥,蘇彬他們已經把江東高速給堵了,東西兩個方向現在都不通車了,相信市裡、省裡很快會發現這個嚴重情況的。”
張文勝轉頭對劉軍道:“劉縣長,這可別怪我們了。本來我們只是想和和氣氣的跟你們商量下,把事情解決了就回去。但你們太沒誠意,沒辦法,我們農村人只能用土辦法來解決了。”
劉東心裡那個著急,他真沒想到張文勝竟然這麼絕,能夠想到用堵路的方法來逼迫自己。
道路是經濟發展的命脈,特別是高速公路,更是經濟肌體裡面的大動脈,如果堵塞的話,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所以他一早聽說是來縣政府上訪,雖然很緊張,但沒想上報,畢竟還沒有出真正的大事,對於這種群體上訪事件,還是可以想辦法壓一壓,拖一拖的,但如果早知道他們是要堵路,他絕對會早作部署,不可能一直窩在房子裡指揮,甚至必要時,都要親自往市裡面跑一趟!因為這種事情是瞞不住,拖不了的!
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某處出血了,肯定會被本人馬上發覺,並要求迅速處理的。
除非是有絕對把握可以馬上解除危機,不然絕對只能提前上報,免得事後事情暴露了被追究隱瞞不報的責任!
怎麼辦?他聽完李紅玉的話,就知道這回真出大事了!
現在再派人過去把那些村民拉回來也是不可能了,先不提說對方肯定是早有準備,再說整個江安縣真正能用的武裝力量,已經有八成被他調遣到了這裡,哪裡還有人手趕過去呢?把現場這些人叫過去嗎?也不可能,張文勝的大部隊還在呢!……
於是他深深呼吸了一口,來到旁邊一個人少的角落,打通了某個市領導的電話……
第三十二章 市長到來
張文勝看著劉軍拿出了手機,彎著腰點著頭的向電話裡說著什麼。
很顯然,他是在向領導彙報。一個縣領導的上級,那麼起碼就是市領導了,至於江安市的領導有哪幾位,劉軍打給哪位,這些就不是張文勝所瞭解的了,畢竟他人不在官場,不可能瞭解太多內幕訊息。
但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個好訊息。
蘇彬那小子雖然貪錢,但有的觀點是對的:鬧得越大,越安全,越能成功。
所以看到劉軍一副向上級領導請示和彙報的模樣,張文勝覺得自己離成功又邁進了一步。
劉軍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讓上面的領導來解決吧!
陳倩幾人此時依舊站在前面幾排村民中間,離張文勝不遠。
把剛才那些場面盡收眼底,安娜有些感嘆的道:“中國和美國的一個重要不同,就是官員的個人權力通常凌駕於法律制度之上。如果在美國,不可能發生這樣一個村莊負責人可以不經過大家的舉手表決,把共有的東西偷偷賣掉的!”
陳倩道:“安娜,這是歷史、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的一個結果,中國曆來如此,以前是皇帝、官員層層做主,現在只不過換了些頭銜,本質上的東西,差別不大。而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兩百多年的建國曆史,從一開始其制度就被精心設計為三權分立,兩者是無法簡單比較的。”
她從大學開始就對時政制度頗感興趣,加上從事的工作又有相當的機會接觸這些方面的一些專家學者,所以聽到安娜的話之後,也有感而發道。
安娜讚許道:“說得好。陳倩,你理解的東西比很多人深刻得多。不少人只會簡單的說,美國比中國好,美國的制度如何優越,經過來中國這段時間的思考。我跟你的見解相同,覺得這兩種制度的差異性有其深刻的內在原因,不能簡單武斷的說哪個就比哪個好。就像現在談得很多的個人權力和法律權力的問題,我發覺偏重人治的地方也有其優點,有時可以避免制度的繁冗低效,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中國的救災,對於各方面人力和物力的調配非常迅速有力。這是美國等國家所沒辦法做到的。”
陳譽道:“一箇中國的記者,一個美國的老師,能夠美女所見略同,不錯不錯!”
安娜笑道:“譽哥,你的看法呢?”
陳譽乾脆的回答,道:“出於職業角度。我對美國存在一定的看法,說出來你可能不高興。”
安娜道:“說吧,我不會在意的。”
陳譽想了想道:“你們都知道的,我就不獻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