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4 頁)
。劉安則主張因循舊範,無為而治。由此引申為政策,也就是要堅持漢初舊制,從而保護劉氏諸王集團裂土稱王的既得利益。《淮南子》中有“主術訓”一篇,專講帝王之術。�
而建元初年主導政治大勢的,並不是已作了皇帝的年輕人漢武帝,而是素好黃老之道的太皇太后竇氏以及諸竇、諸劉列王貴威。竇氏於建元二年臨朝干政罷免劉徹所任命的儒學將相,否定劉徹加強王權削弱諸侯的政策方向。這實際是一場未動干戈的宮廷政變。�
在這場政治爭論中,甚至漢武帝的舅舅、王太后之弟武安侯田汀�抵幸艙鏡攪肆醢慘槐摺!逗菏欏坊茨賢醮�牽毫醢燦焉鋪�疚滸埠釤鑀‘。(田汀�┯腖接鐫唬骸胺澆襠銜尢�櫻��狄蝗貞碳藎�峭醵��閃⒄擼俊被茨賢醮笙玻�衤肝滸埠睢R��來聳敝�醭梗�攴絞�摺�慫輳��凳⒛輟3�竊庥鐾蝗恢�洌�⑸�欽�K勞觶�趺刺傅蒙稀骯�狄蝗貞碳蕁保慷�砭癰呶唬ê禾�玖煊斜�ㄏ嗟庇詮�啦砍ぃ┑墓�頌鑀‘,竟然與劉安私下計議安排關於劉徹的後事問題,並屬望於劉徹這位老叔父作年輕皇帝的繼承人。由此可見當時劉徹政治地位之孤弱及危險也。�
建元六年(B。C135年)太皇太后病危,死前天上出現彗星。劉安認為這種天象預兆著“兵當大起”,天下將要大亂。於是“治軍械,積金錢”,準備武裝起事。於此而又見當時政局之險惡矣!���
3。人文學術難以完全超離政治�
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劉徹終於主持了大政。元光元年(BC134年)間,他召見名儒董仲舒。董氏向他提出著名的“天人三策”,漢武帝決心由此而推行全面改革。此即西漢史中值得大書一筆的“元光決策”。新政的首要方針是改革國家意識形態,即“罷黜百家,首尊儒術”。而所罷黜的百家言中,重點一為主張搞陰謀政治的縱橫家言,一為黃老之道也。直到田汀�籃螅�醭共胖�懶慫�肓醢駁哪譴蚊苣薄A醭顧擔喝綣�鍤先栽冢�泵鸌逡櫻≡�髟�輳˙。C122年)劉安積蓄已久的反謀終於被揭露,被追究而自殺身死。漢武帝取得了最終勝利。�
這一段史事表明,歷史中的人文學術難以完全超離於政治。但是,後人已超越了這場歷史鬥爭。今人談論漢初黃老之道,無為而治,常稱歎稱羨。然而,若不參照漢初及建元年間之大形勢,漢初儒道兩個學派這場大論爭就不能真正被理解。今人讀《淮南子》無不以為其僅是一部學術著作。其然,其不然乎?
漢武帝建元新政之失敗(1)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我在“《淮南子》與漢初政治鬥爭”一文中,曾談到武帝“建元”年間發生了一場宮廷之變。刊出後,有友人對此提出質疑。此事淹昧在史料中,古今論漢武帝者皆未見論及。��
1。 漢初“無為而治”並非太平天下�
前人之論劉徹,多以其為太平天子,也有認為他是揮霍無度之敗家子者。認為劉徹上承文景盛世,國庫充盈,因而對外大規模用兵,“內窮侈靡,外攘夷狄”,致使“天下蕭然,財力耗盡”。《漢書》作者班固對漢武帝功業基本肯定,但也說:“如武帝之雄才大略,若不改文景之恭儉,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認為漢武帝的失誤,在於改變了文景時代無為而治的黃老路線。�
實際上,文景之世並不是太平時代,而是潛伏危機的時代。�
漢文帝時產生了兩位具有宏觀戰略眼光的傑出政治家。一是賈誼,一是晁錯。賈誼出身平民,是研究《春秋左傳》的專家。20歲從政,33歲早逝。生前曾多次問文帝提出富國強兵的改革建議,遭到列王公卿的反對。文帝忌憚朝野輿論的壓力,雖然重視賈生之論卻不敢採納。晁錯是研治《尚書》的專家。在擔任太子家令時多次向文帝上書,提出削藩限制諸侯的政議,重農主義的經濟政策和擊胡備邊的對外戰略,文帝均明確表示欣賞但也不敢採用。�
文帝時“匈奴連歲入邊,殺掠人民及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敝甚。”文帝六年,匈奴兩路攻漢,“烽火逼於甘泉、長安”,兵鋒直逼距長安不遠的皇帝行宮甘泉宮。(宮址在陝西淳化縣西北。)而文帝也只有以外嫁公主納幣和親一策作為應對。景帝初即位之第三年,以吳王、楚王為首的劉姓七國諸侯即聯兵造反,其口號是“殺晁錯,清君側”。景帝不得不殺掉晁錯作為安撫,但諸侯並沒有退兵。兵連禍結,內亂一年後才被中央平定。景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