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漢尼跋的意圖,急忙派重兵阻截,以打破漢尼跋戰略計劃。
當羅馬大軍匆匆趕來時,漢尼跋卻銷聲匿跡。羅馬軍隊派出情報人員四處打探,
仍不見漢尼跋大軍的影子。
羅馬人懵了。他們捶胸頓足地面對蒼天叫喊:“漢尼跋,你在哪裡?”漢尼跋
在阿爾卑斯山的山峰之尖。
此時的羅馬人斷然沒有想到,漢尼跋居然開始了亙古未有的壯舉,翻越整個阿
爾卑斯山。
綿延千里的阿爾卑斯山,早已是冰封雪飄、鳥獸難容的季節。在險峻狹窄的山
道上,漢尼跋率大隊人馬頂風冒雪艱難前行。蒼茫的雪野,雄峻的山峰,深不可測
的大峽谷,使這支大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他們完成了這一偉大壯舉,越過阿爾
卑斯山後,六萬大軍只剩四萬,三十七頭巨象也只有二十頭。但慘重的代價沒有使
這支大軍沉淪頹喪,他們畢竟站在了義大利領土上,而且處在羅馬軍隊的背後,勝
利的前景已向他們展現開來。
漢尼跋率領大軍尖刀一樣直插羅馬的心臟。羅馬見這支恍若從天而降的神軍從
背後猛撲過來,立即組織國內的軍隊進行抵抗。自小受到嚴格訓練的漢尼跋,以傑
出的軍事才能指揮部下將羅馬軍一次次擊潰。漢尼跋抓住戰機率大軍在羅馬國土上
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羅馬軍隊節節敗退,大片國土俱喪。直到公元前216 年8 月
3 日,羅馬人才在暫短的喘息之後,得以在義大利南部阿費多斯河口的康尼平原上
擺下陣勢,與漢尼跋作決定性的一戰。
羅馬軍聯合各同盟諸侯的步兵八萬人,另有騎兵六千餘眾。而漢尼跋此時只有
不足四萬步兵和一萬騎兵。從兵力上看,漢尼跋顯然處於劣勢,更為重要的是沒有
兵源的補給。
兩支大軍擺開陣勢,間距數公里,坦蕩無垠的康尼大平原上,暖風徐動、野花
飄香,燦爛的陽光照耀著碧綠的草蔓,火獾在草蔓中流星般四散,整個康尼平原越
發壯美秀麗。
羅馬大軍的右翼由帕爾魯斯指揮,中央正面軍由前執政官凱朱奴斯指揮,左翼
則是法魯將軍指揮。其軍陣佈局為:
左右兩翼均為雙層長橫式陣形,每一層六排步兵。後列是中央軍,由十二排步
兵組成。他們的陣法很明顯,是以其兩倍的優勢兵力主攻漢尼跋的中央正面,為銳
形陣法。
漢尼跋縱身馬上,巡視羅馬軍的陣形,躊躇了很久。隨後他猛地調轉馬頭,大
聲向部將下令:把中央正面部隊迅速調整為梯形,突出於兩翼,併成為一列橫隊展
開。
漢尼跋所採取的陣形為“斜陣法”。在當時,這是兵法史上劃時代的佈陣方法。
在此之前希臘將軍艾帕倫達斯曾用此陣法在烏克特拉大敗常勝軍斯巴達。自小接受
軍事訓練的漢尼跋自然通曉希臘時代的兵法。因此,他在這廣闊的康尼平原上,作
出了驚人的傑出表演:
他高喊著:“我指揮梯形正面!”同時把兩翼的重灌騎兵分別交給其弟和波米
卡爾指揮。
當他揮舞戰刀,策動中央軍急速突出,而羅馬軍的中央正面也在向前運動時,
漢尼跋的左翼重灌騎兵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羅馬軍的右翼撞來,並迅速向羅馬中央
軍背後包剿,瞬間已達羅馬軍左翼的背後。形成了巨大的包圍圈。由於漢尼跋的梯
形正面呈鐵椎狀插入羅馬軍正面,敵軍兩翼在他的騎兵包圍中又來不及合擊,結果
羅馬軍的中央被穿透,兩翼被騎兵席捲掃蕩,主腦失去指揮能力而陷入全面的混亂
之中。羅馬大軍當場陣亡七萬人,剩下的一萬全部被俘。
這便是留傳萬世的典型的以少勝多的“康尼之役”。漢尼跋為此在世界軍事史
上留下了不朽的聲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總參謀長休利芬元帥所擬定的著名的“作戰一號”計
劃,便是繼承漢尼跋的包圍殲滅戰術思想,在他的計劃中,對法、俄兩軍的正面作
戰,特別加強左翼的戰鬥力,和中央正面軍呈夾擊之勢,致以全面包圍,將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