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付諸了行動……
中華民族終於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步履艱難地走到今天。當我們面對兵馬俑這扇
2000 多年前的秦帝國向後人開啟的視窗,難免要作這樣的遐想:假如當時的秦文
化能夠征服關東文化,假如秦始皇燃起的那把大火使儒家學說全部更新,中華民族
的程序和歷史命運會是何等模樣?
難以逾合的裂痕
1988 年12 月22 日,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在參觀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後,
滿懷激情在留言簿上寫道:“來到了偉大的歷史文明地,我完全被感動了。在此地
——西安,開始了中國和印度的友好交往。向你們偉大的國家和偉大的人民致敬!”
拉吉夫·甘地總理的留言,使人們想起了唐朝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經的故事,同時也
想起了比這更早的年代——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與那條輝煌耀目的絲綢之路。
這是一條同樣是以今天的西安為起點,向西方延伸一直通到地中海東岸的東西方貿
易交往之路。在這條全長達7000 公里的古道上,中國人將自己製造的“美麗得像
野地上盛開的花朵,纖細得可和蛛網比美”的珍貴的彩色絲綢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羅
馬帝國,在“羅馬城內中國絲綢昂貴得可和黃金等重同值”的物品,曾令羅馬貴族
不惜血本爭相競購。以致使近代西方歷史學家發出了“羅馬帝國的亡滅實是由於貪
購中國絲綢以致金銀大量外流所致”的感嘆。而那時的中國得到的則不只是羅馬的
金銀財寶,還有大宛的葡萄、苜蓿,安息的石榴,以及其它各國的胡豆、胡瓜、核
桃、芝麻、大蔥等農作物品種,也相繼從西方傳了進來,在中國的土地上生長。當
然,後來的佛教和佛教藝術也是沿著這條路傳入中國,並對中國的文化和藝術產生
深遠的影響。
不論古羅馬帝國的滅亡與貪購中國絲綢有無關係,但他們的競購卻是自願和自
覺的。號稱“仁義道德”的中國從未對它們是否購買進行強迫和威脅,況且絲綢的
本身並不存在有害於人的成分。
可是,當歷史進展到十八世紀末葉,中國人又不惜以每年一千多萬兩白銀作代
價,去購買西方輸入的殷紅色罌粟花。
當中國人逐漸意識到,這種罌粟花竟是足以使一個民族毀滅的毒素,並不願再
作這樁殘酷的交易時,以“弱肉強食”的理論行事的西方列強,便使用大炮轟開了
中華帝國的大門。於是,他們以暴力得到了比做鴉片交易更為昂貴的金銀財寶,中
華民族遭到了比購買吞吸鴉片更加迅速的滅亡之災……
然而長夜迷濛,惡夢乍醒。殘痛的歷史漸已生鏽。血淚卻難消失。當中華民族
從苦難中站起,當那些災難的製造者洗掉臉上的血汙,重新打好領結,以友好的姿
態踏入中國時,卻發現面前竟橫隔著一條條難以癒合的裂痕——故事之一:
1988 年秋,西方某國一個旅遊訪問團來到秦俑館參觀。當這個團的成員走進
秦俑一號大廳時,頓時被面前的兵馬俑軍陣驚得目瞪口呆,大有劉姥姥進大觀園之
勢。唯有一個看上去精明機靈的青年卻與眾不同地沒有驚覺之意。當旅遊團成員在
導遊娓娓動聽的講解中緩緩前行時,那機靈的青年用眼睛向四周掃了一圈,悄悄擠
出人群,在確定沒有危險後,迅速舉起手中的相機,對準了俑坑中站立的兵馬俑。
就在閃光燈射出一道白光的同時,他又旋即躲進人群之中,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聽起導遊的講解。
但事情還是發生了。一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走過來,將青年人的相機按住,打
開盒蓋,將膠片抽了出來。整個過程短暫迅速、乾脆利落,大出包括照相者在內的
所有人的預料。
年青人見整個膠片已曝光,立即捶胸頓足,嗚哩哇啦地叫喚起來,其悲痛之狀
如喪考妣。那博物館工作人員並未理會青年人的叫喚,抬手指指豎在坑壁旁“嚴禁
拍照”的白色木牌,瀟灑地走向別處……
當我在採訪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