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第2/4 頁)
所獲?”翰離不心有不甘地說道。
“元帥,我們說不要土地,但沒有說不要錢財啊!宋人皇帝懦弱。大臣怕戰,我們可以藉此索要歲幣,讓宋人年年納貢,等平定了民變。我大金鐵騎可以隨時再度南下,這些土地、人口還是我們大金的,現在只是暫存在宋人手中罷了!”劉彥宗笑笑數道。
“嗯。那就依大人之計,讓王汭再走一趟!”翰離不點頭說道…
十一月三十rì。朝中聖旨到,鑑於當前的情況。以燕親王趙檉權河北兩路宣撫使,統領河北軍馬,主持對金國的和議,割讓中山、太原、真定三鎮,給歲幣,這次沒提以黃河為界,更沒說和親稱臣之事。趙檉看罷笑了,不過笑的有點無奈,皇上大哥膽子雖然大了點,但步子還是小了點,大勝之下還要割讓三鎮,豈不笑掉了女真人的大牙!
不過趙檉也從個‘權’字看出皇帝對自己還是懷有深深的戒心。在唐後期,有時派官員以攝、判、知等名義主管不同事先。宋承唐制,加以發展,朝廷的臺、省、寺、監、院等機構皆官無定員,無專職,雖有官名而不任其職,非有特殊詔令,不管本機構事務,稱寄祿官。另有差遣名義,分派官員主管各部門事務,地方長官亦由京朝官以差遣名義充任。宋朝的差遣是指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又稱“職事官”。
元豐改制,改變名實不符情況,但不徹底,以後仍有差遣。差遣名稱中常帶有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籤書、監等字。也有一些差遣並不帶上這些字樣,如縣令、安撫使等。官階按年資升遷,即使不擔任差遣,也可依階領取俸祿,而差遣則根據朝廷的需要和官員的才能,進行調動和升降。所以真正決定其實權的不是官階,而是差遣。
趙檉的任命中這個‘權’字就說明他這個宣撫使是個暫代官,並不是實職,也說明他哥讓他領兵不過是為了堵住悠悠眾口,做出的安排也只是個權宜之計,隨時都可能被撤銷。而趙檉也知道即使給了他這個官,自己也根本無法節制河北的所有兵馬,不過是掛名的統帥,李綱第二罷了!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趙檉以宣撫司的名義下令,讓趙野送三十萬石軍糧,並派兵到順德府增援,同時調相州、磁州、衛州、懷州、洺州等兵馬來援。五rì之內,便聚起十萬兵馬,在人數上已然超過了對面的金軍,打不打的先擺出了一幅決戰的架勢。
趙檉很滿足,有了這個官,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做些事情了,比之自己先前預想的結果好多了,也就可以和翰離不好好玩玩兒了,可他現在不著急跟翰離不談,要使勁抻抻他…
………
“元帥,我們派出的使臣被燕王給送回來了!”翰離不抱著熱火爐等著使臣傳回好訊息,忽然手下進來稟告道。
“哦,他敢攔截我大金國的使臣,膽子太大了!”翰離不大怒,拍案而起吼道。
“元帥,下官還未走到磁州就被那裡的百姓圍了,不准我們透過,還要打死我們!”王汭一進大帳便跪倒哭訴道。
“那你們就逃回來了?”看著衣衫不整,鼻青臉腫的王汭問道。
“元帥,不是,是燕王屬下將下官解救送回來的,否則就被那些賤民打死了!”王汭抽泣著說道。
“他為何救你?”翰離不納悶地問道,燕王這行事的風格和以前的表現大異,讓他十分不解。
“下官曾與燕王有過一面之緣,被圍之時正好他領兵經過,他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勸開了百姓將下官解救出來,下官聽說前邊還有百姓堵截不敢再行,只能回返!”王汭看看翰離不小心地說道。
“燕王好手段啊!”翰離不頹然坐下說道,擺擺手讓王汭退下,他知道世上哪裡有這麼巧合的事情,分明是燕王的有意安排,早就封鎖了所有的通道,金使除非飛過去,否則就別想從他的地盤上過去。
“燕王此舉這是一箭雙鵰啊!”翰離不忽然發現自己的對手不是那麼簡單,他這麼做,一是朝廷即使追查下來,他也可以百姓所為堵住朝中那些人的口;二是告訴自己不要再妄想繞過他直接與朝廷議和,否則下次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放回王汭的同時也狠狠地扇了自己一記耳光,說他不懂規矩,報復自己暗中遣人襲殺他的事情,這比直接殺了金使可惡毒yīn險多了!
可事情的發展並不是僅僅攔截金使這麼簡單,翰離不不斷接到報告,宋軍的偵騎四處,深入百里到達寧晉、贊皇一帶,而同時匯聚到慶源府的宋軍已達十萬之眾,每天勤加cāo練,似乎要對他們發動進攻,可又引而不發,這讓翰離不更加焦躁不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