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3/4 頁)
邊的遼國與我大宋乃是宿敵,現朝中定下聯金伐遼之策,兩國必有一戰,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雖衰落,但仍然是金地。然而,即使遼國被我所滅,可也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金國荒蠻之人,其必對我大宋花花世界垂涎,兩國衝突不可避免,這是比之遼國更加難纏,河東乃是南下必經之路,我們當其衝,所以軍事上也必須有所準備,對其震懾,使其不敢妄動南侵!”
“王爺所析入木三分,比屬下等所想更為jīng闢,如此看來王爺宣撫西北也是早有準備!”楊時讚道,“那還請王爺明示下步如何?”
“龜山先生拗讚了,本王所說其實不過是先帝的‘富國強兵’之意,如何進行還需各位出謀獻策!”趙檉先謙虛了一下,“我等到了西北,先便需安民,而民有所耕,具有定所,才能安心。屯墾應是選,即可安置流民,又可蓄兵於民!”
“王爺所說極是,屯田勢在必行,土地是邊防安定之本,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才能發展生產,安定民心!”許景衡點頭道。
“嗯,在墾田,導渠,在城寨堡修築的同時,其四周也要被開墾成田地供寨戶們耕種,有能利用的水源,都儘量加以開發,灌溉田地;還清理土地的混亂狀況,禁止收買和劫奪蕃族土地,穩定蕃部,使其歸心!”楊時也補充道。
“不錯,發展軍屯、民屯的同時,還要加強弓箭手之制,使其忠心為國戍邊,抵禦外侵!”趙檉說道,他早在西征時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宋王朝立國不久,土地兼併的問題就突出起來,這股cháo流也不可能不衝擊到西北地區,導致蕃部土地流失,制度被破壞,而弓箭手製度的成功就在於滿足了應募者的土地需求,使其生活上有了基礎保障,而沿邊大片荒閒田的存在又是官府授田的前提。在宋代土地權變動不居,土地兼併rì趨劇烈的情況下,弓箭手能獲得一份數量可觀、免納租賦的土地進行耕作,雖在偏遠之地,也已經是一種較優厚的條件了,所以不由弓箭手不盡心竭力,獻身邊防。。。
第三十四章 相契
西北邊疆地區曾被納入王安石變法的範圍之內,充分體現了王安石‘富國強兵’的變法指導思想。從熙寧到元豐,從王韶熙河開邊到李憲收復蘭州,從熙和路設立到擴充套件為熙河蘭會路,隨著邊區的不斷擴充套件,新法在新區得到了普及。
在土地開發方面,zhèng fǔ多次撥出官錢向當地少數民族購置土地,官員職田也由zhèng fǔ出錢贖回,加上少數民族主動獻地,以及透過戰爭獲取的大量沿邊荒閒地,使zhèng fǔ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在此基礎上,以發展弓箭手田為主,輔以營田、官莊、屯田、官田出租等多種經營方式,曾一度掀起了西北土地開發的**。
與土地開發的同時還加大了對生產條件較差的生產者特別是少數民族生產者的扶助力度。在理財方面,設立了專司理財的市易務、經制邊防財用司等機構,充分利用蕃中物貨四流和自然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在‘折博鹽、酒、茶、市易、坑冶、材木、酒坊、鑄錢、交子、鹽鈔等方面開闢財源,以應付軍費開支和zhèng fǔ運轉費用,由單一的土地開發轉向全方位的綜合經營。
土地的開發和邊貿的興起,宋與西北諸族接觸rì益增多和密切,蕃族的不斷內附和漢族的不斷西進,邊區貿易市場的發展,蕃兵組織的規範和完善,蕃漢民眾雜居互助,共同耘墾土地,各民族互相學習。相互影響。逐步融合。zhèng fǔ開辦蕃學,授土地,賜漢姓,透過務實的經濟、文化政策教化少數民族,取得了對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貿易、軍事等的主導地位,獲得戰爭後勤補給基地,在戰略上取得極為有力的形勢...
“王爺是yù在西北推行元祐新法?”楊時一聽便知王爺所說乃是當年將兵法中一項,驚問道。
“元祐新法不好嗎?”趙檉一聽就覺不好,他最怕的就是內部不合,而新舊兩黨就是圍繞新法的興廢展開了幾十年的爭鬥。結果是無數一時俊傑都捲入其中,造成了極大的政治災難,到頭來‘君子相爭,小人得勢’。耗盡了大宋最後一點jīng血,導致jiān佞橫行,政治**,走向了亡國,但是他依然平靜的反問道。
“屬下以為,如今朝政糜爛,民眾困苦,皆因新法而起,還請王爺慎行!”楊時正sè說道。
“龜山先生,你看這是什麼?”趙檉忽然抽出隨身佩戴的短刀放到几上問道。把楊時嚇了一跳,身子不禁往後一縮,打翻了几上的茶杯。
“王爺息怒,切不可妄動兵器!”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