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第3/4 頁)
,又手刃西夏第一刀客咄奪,文治武功名傳天下!”
“王爺之才敢追前朝狄青,功高蓋世啊!”童貫手下的一個幕僚也隨聲讚道,可他剛說完,就覺場上立刻靜了下來,無數白眼落到他身上。
狄青,子漢臣,面有刺字,善騎shè,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朝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chūn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jīng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他平生前後25戰,平定廣西少數民族儂智高之變,論功行賞,狄青被任命為樞密使,作了最高軍事長官。
然而種種禍患也就由此而生,朝中疑忌和不安達到了頂點。臣僚百官紛紛進言,不僅始終反對狄青作官者如王舉正竟以罷官威脅,就連原來屢屢稱頌狄青戰功,譽之為良將的龐籍、韓琦、歐陽修等人也極力反對任命狄青。歐陽修上書請罷狄青,洋洋數千言,卻舉不出一條得力罪證,不得不假託虛妄的yīn陽五行說,把當年的水災歸罪於狄青,說今年的大水就是老天爺因為狄青任官而顯示的徵兆。
狄青家夜間焚燒紙錢祭奠祖先城中便盛傳狄樞密家夜有怪光沖天除此以外,各種類似的傳聞也相繼而起,有人說狄青家裡養的狗也長出了奇怪的角;更有甚者,還有人在京師發大水時,見到狄青身穿黃衣坐在相國寺的大殿上,這無異於給狄青穿上了帝王象徵仁宗像的“皇袍”。種種非難簡直是無中生有,羅織罪名,可這在中國古代涉及到非常嚴肅的政治問題,常被看作臣子有圖謀不軌之心的自然表象,甚至更被視為改朝換代的徵兆
其後做了四年樞密使的狄青終被罷官;但因無過,被加宰相銜出知陳州,黯然離開了京師,在猜忌和驚懼中壯年離世。一代名將,死在猜忌、排斥的打擊迫害之中...
“大膽,你居然敢詛咒王爺,不知死嗎?”現在這小子以狄青比喻趙檉那不是當著矬子說矮,當著瘸子說拐嗎!可話已出口,覆水難收,見喜大怒道。
“王爺,下官失言,請贖罪!”他嚇壞了,翻身離位跪下磕頭道,現在在靈州,天高皇帝遠,要殺他這麼個小官跟碾死只臭蟲差不多。
“呵呵,這是怎麼了,狄青是誰哪個,他很出名嗎,我怎麼沒有聽說過!”趙檉擺擺手,虛扶一下道。
“哈哈,王爺說的是,這個人是誰啊,我們大家未曾聽聞過!”童貫瞪了那個人一眼,打了個圓場說道,他現在一直還鬧不清皇上的密諭是什麼,不敢得罪趙檉,他擔心是皇上對他不滿,一有異動便會命趙檉將他拿下,他知道自己的身份,雖然功高位尊,但是在朝中大臣中他依然是個另類,在皇上眼中不過就是家奴,他擔心趙檉懷疑他嫉妒其功勞,會給他穿小鞋,打小報告。
“來、來,大家喝酒,提他作甚!”蔡攸也再次舉杯道,可經此一節,堂中的人雖然附和,但也不像起初那麼熱烈,都有了各自的盤算,猜想這王爺此後的結局。
‘忽...’忽然颳起一陣大風,吹開了堂上的窗戶,趙檉向外望去,天空中烏雲翻滾,寒風瑟瑟,再起風雲,一幕雖已落下,而另一幕又已拉開,自己的前途依然風雲莫測...
第一章 奉旨回京
臘月二十,聖旨下,同意西夏乞和,批准所議,冊封夏主李乾順為夏王,賜國姓――趙。*同時又有旨意傳給趙檉令其接旨後立即回京,必於元旦前進京,令童貫和蔡攸簽署協議後與夏國貢使進京。
這道聖旨讓趙檉有些搓手不及,現在距元旦不過十rì,讓他千里迢迢的趕回去可以說太急了,且很多後續事情還沒有安排好,見喜問過傳旨之人,他也說不清子醜寅卯,不知何意。違旨可是大罪,趙檉不敢怠慢,一面安排出發事宜,一面分別給還在太原的何去非和京城的順子傳書,讓何去非主持大局,順子迅速查明京中動態。
當夜,趙檉召集河東及忠勇軍在靈州眾將,安排善後,令趙仁暫代靈州兵馬部署,申松嶽為靈州知府總管河南事務,忠勇軍龍將及河東諸指揮和軍直屬各指揮留守靈州城,獅將駐宥州、虎將攜編練的西夏降軍移駐夏州、豹將回軍太原,近衛營隨自己進京,準備明rì一早出發。
散會後,趙檉又分別與趙仁、趙勇私下密談,至子時二人才離開,兩人出門臉sè凝重,趙勇眼角掛淚。
“二爺,張掌櫃的等您多時了!”見喜給王爺換了杯茶說道。
“讓他進來吧!”趙檉掐掐額頭說道,靈州初定,局勢尚不穩定,事情更是千頭萬緒,而和議剛剛達成,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