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第3/4 頁)
是怎麼講的,還記得嗎?”趙勇反問道,張挺與他既是上下級,也曾是北府訓練班的同學,兩人一直在一起。
“當然記得!”張挺撇了下嘴道。“伏擊戰鬥,伏是手段,擊是目的。伏是為擊創造條件,擊是伏的結果!”
“說得不錯,所以說伏的好差。決定著擊的效果大小!”趙勇說道。“這天虎山上都是石頭,草木稀疏,不利於隱蔽,而斥候是軍中最jīng銳的部分。金軍久經戰陣,怎麼會不仔細偵察,所以我們只能等敵軍斥候過去才能進入伏擊陣地,在這之前不許動那裡的一草一木!”
伏擊戰鬥對時間的掌握很高,要求有豐富的戰場經驗。當敵人沒有到來之前,待伏部隊必須要耐心沉著地等待,就是敵人來了,但還沒有全部進入我陣地之前,也仍然需要指揮員和部隊保持沉著及冷靜的頭腦,不急不躁,很好地觀察情況和準確地掌握攻擊的時機。
若襲擊過早,會暴露伏擊意圖,使敵人轉頭脫離逃跑;或及時疏開隊形。展開火力向我發起攻擊,使敵變被動為主動;若出擊過遲,只能揪住敵人的尾巴,打不著或殲滅不了敵人,弄得不好。甚至走過去的敵人重兵主力會像毒蛇一樣乘機轉回頭來向發起攻擊,使主動變被動。總之,伏擊戰鬥,一方面。搞好伏是有效擊的前提;有效的擊,是搞好伏的結果;另一方面。搞好伏是條件,及時擊是關鍵,既不能失之於早,又不能失之於遲。否則,都會造成我伏而未擊,或伏而難擊的不利後果。
現在趙勇手中只有三千人馬,還要分出一個指揮在外圍遊弋準備打援,又要保留部分預備隊,能夠第一時間參加戰鬥的人只有兩千人。而要用兩千人擊敗萬人,就要靠時機的掌握。只有當敵人部隊全部進入我伏擊陣地之後,這時伏擊部隊才能由靜轉為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泰山壓頂之威,向敵人展開突然猛烈的襲擊,力求以最大的兵力攻擊,以最大的火力壓制,乘敵人指揮官還沒有完全搞清情況,還沒有形成判斷,沒有定下決心,部隊還未來得及疏散展開之際,就給敵以最大的殺傷和壓制,由此戰而勝之...
但是趙勇的壓力不止來源於這場以少敵多的伏擊戰,更大的壓力是來源於臨行前王爺的囑託。王爺交給他的任務是‘先站穩腳跟,然後再展開戰鬥’,要求部隊進入敵佔區後,不要著急與敵重兵接戰,而是要做好基礎工作,利用遼國貴族、女真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鞏固已有的地盤,先‘佔山為王’建立可靠的根據地。
在作戰上,把握‘以集小勝為大勝’的作戰原則,研究金軍的戰術特點,絕不能死打硬拼。打仗前一定要先算計下自己的本錢,有便宜就幹,沒便宜說破天也不能幹,只能佔便宜不能吃虧。透過小的戰鬥積累經驗後,以游擊戰、襲擾戰,逐步掃清外圍,擴大游擊區,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援,牽制金軍的兵力,等待時機。
此刻的趙勇不但違背了王爺戰略上的安排,過早的暴露了自己的實力,且在戰術上的安排也略顯倉促。王爺最重情報工作,每戰前都會收集敵方詳細的情報,大到敵人的兵力多寡、武器的配備,敵軍計程車氣、小到敵人的吃喝拉撒,甚至敵方指揮官的經歷和愛好,都要搞清楚。因為情報收集的越豐富,獲勝的把握就越大,據此可以調整兵力,以己之長克敵之短。但趙勇對將要伏擊的敵人確切人數都沒有搞清楚,更不要提敵方領兵的將領是誰了。
作戰要講天時、地利、人和,論天時,趙勇深處敵境,孤軍奮戰,既無接應也沒後援。人和更談不上,現在往大里說也只有庫侖鎮的人對他們略有好感,還談不上信任,往小裡講他們能信任的只有喬坤一人而已。
三樣也只佔地利這一點,可趙勇敢違命要吃‘夾生飯’也是不得已,如果放棄庫侖鎮,不但多年經營的據點會喪失,而且剛剛取得同族人的一點信任也將煙飛雲散。可要打好這一仗,自己就能在庫侖鎮真正站住了腳,擴大他們的影響力,且能殲滅敵人大量有生力量,削弱女真人在德州地區的統治,但是也有壞的一面,就是引起金軍的主意,可能會調集大軍圍剿,給他們後續發展帶來極大的威脅。
兩權相侵取其輕,趙勇下定了決心打這一仗,他一邊將自己的計劃報告給王爺,一邊就開始組織戰鬥,因為時間不等人,只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啦!
時至巳時,天已大亮,但山谷中還籠罩在大山的yīn影中,金軍斥候進入了穀道。現在已到了秋末,過了雨季,水量減少,水面剛沒過馬蹄。往年這個時候,商隊要趕在大雪封山之前南去北往,但是因為戰亂,繁忙的穀道變得異常清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