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1/4 頁)
誶繳舷韻殖隼礎�
而這面牆對著的一面則掛的是大幅的中國地圖,上面標著的則是紅旗,一面紅旗代表五個鄉團,白旗代表一個鄉團,其實這時候各省的會員剛剛接到一大的指令不久,還沒有來得及回鄉創辦鄉團,所以圖上除了浙江一省有數面紅旗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
因為是蓋瓦的閣樓,三面牆的最後一面牆,則是租界的關係圖,工部局、清幫還有日本人的東亞同文學院都標在上面,上面的情報都是透過特科、幫派以及巡捕房裡的臥底提供的。
楊銳在禮親王世鐸的照片上指了指道:“這是個什麼樣的人,他能出任內閣總理?”
“按資歷是夠的,以前他在軍機處的時候可在慶王之前,又是領銜軍機,但是這才具……”清廷大員的資料王季同都爛熟於胸,這也是楊銳把他拉來的原因 ,現在京中局勢未明,袁世凱還是烏龜一般縮在天津衙門裡,那也不去,“還有就是這個世鐸是個沒有架子的親王,據說有一次李蓮英按禮對他跪拜,他卻也對著李蓮英跪下,這事情一時在京中傳為笑柄。想想這樣的人,真要是做了內閣總理也是個牌位,內閣裡的大事還是兩個協理來定的。”
“也就是載澤和載灃?”
“嗯,是他們兩人。載澤最近拉了不少人。協辦大臣榮慶、禮部尚書奎俊都站在他那邊,而載灃那邊,這個人有點扶不上牆。太怯弱了一些,再說他的兩個弟弟也是資歷尚淺,當不了什麼大用。倒是從寧夏調回的志銳、日本回國的梁啟超,還有張四先生幾個能當些大用,其他都是大多是平庸之輩,可就是這些人資歷也不夠啊,貿然大用。於理不合。”
梁啟超不說,志銳是珍妃堂兄,可想不到張謇也在其中。楊銳奇道:“張四先生不是在經商嗎?他怎麼也算在光緒那邊?”
“他是光緒老師翁同龢的門生,當年為了要讓他中狀元,翁同龢可是花了不少力氣。張四先生南下經商,也是因為戊戌的關係。現在光緒這邊維新的重臣如文廷式、經元善等人都死的差不多了。精英人物也就是當初的軍機四卿。可都被殺了頭,剩餘都是些次要人物,唯有梁啟超聲望高一些,但他只是個舉人,貿然擔當大任真的不太可能”
“那這麼說來,內閣是開定了?內閣一開,那國會就不遠了。”楊銳看著牆上的諸人,不斷的再想該怎麼挑撥離間。才能讓讓滿漢內鬥,以使得最後大家一拍兩散。士紳轉身支援起義。當然,後世辛亥的故事不可能重演,待大局已定,過橋抽板、卸磨殺驢是一定要做的。
“確實是如此啊,鐵良當初反對內閣是因為內閣不能兼差,他又是戶部尚書,又是練兵處大臣,一旦建立內閣那他兩樣只能取一樣。現在光緒一心要改官制、建內閣,載澤估計是把裡面那些矛盾都調和好了。其實不建內閣就開不了國會,光緒的皇權得不到限制,載澤即使做了內閣總理也長久不了,一旦光緒的那些嫡系資歷夠了,那就是他下去的時間了,所以內閣、國會也是他的必取之道。”王季同晃晃腦袋,滿清內部的爭鬥太複雜了,想的讓人腦袋痛。
王季同又問道:“現在我們是推還是拉?”局勢變化的快,王季同有些跟不上了。
“當然是推,我們要和士紳們站在一起,他們想幹什麼,我們就在報紙上宣揚什麼,其開國會說到底就是肢解滿清,讓國家解體。”楊銳沒有再看牆上的那些人像和人物關係標識,而是把目光轉向了閣樓的明瓦上,這一天正是晴天,外面的光柱透過明瓦照射進來,能看到瓦上蛛絲和灰塵。
“解體?”王季同看著楊銳仰頭看向屋頂的臉,猛然間覺得自東北之後,楊銳變了許多。
“對啊。國會一開,皇權就要式微,中央集權制就蕩然無存,可自秦朝開始,我中國就是中央集權制,百姓都逆來順受慣了,有苦楚他們不會反抗,只會告狀,也就是用更大的官來壓更小的官,一旦皇帝沒了,中央不節制至地方,那他們連告御狀的地方都會沒有。現在各省督撫權力極大,又再開國會,一開國會那省議會也是要開的,到時候地方上就更有名義自立。若是早個五十年做這個,那也許還能成事,現在開國會也就是來不及了……”
楊銳一邊說話一邊仰著頭看著明瓦處射下的光芒,然後搖搖頭,不再說下去。開國會是分,那麼復興會革命之後要做的就要合。這分分合合才是中國的歷史,至於說什麼共和、民主,那真是和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歷史上天下合的時候,就是中央集權最盛之時,而天下分的時候,則是地方勢力興起之時。若是外國,大家還能坐下來談判,商人嘛打仗只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