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2/4 頁)
候,楊銳笑了起來,他剛才聽到每村都有,大戶領頭的時候,就想到這樣收稅倒是挺好的,卻想不到滿清用來搞攤派,他問道:“主要都攤派什麼?”
“現在主要是攤派警款和學款,如果要辦什麼大事,打仗、開礦、修路什麼的,也都透過青苗會來攤派,有時候是出人,有時候是出錢,不足而論。”
陸挽說的泛泛,但是楊銳心中卻感覺這個青苗會基本就是後世的村委會一類的組織,而且關鍵這個組織的根子是農村。這就不會涉及到地主,或者即使涉及到地主,也是小地主。大地主一般都是住在縣城的,只在收稅的時候,才派賬房到鄉下去。如果能滲透、統制這個組織,那麼不管滿清得不得民心,革命都將順利的進行,可要怎麼才能深入進去呢?
楊銳自己所想的東西都記在本子上,然後又問到另外一個問題。其實這也是讓陸挽過來的原因,青苗會只要存在,那麼就可以派人去調查。只要有時間,那麼一切都會了解的。
“你還是介紹一下你的集市中心論吧。”楊銳說道。
“我主要覺得縣城並不是農村的中心,”陸挽道:“因為很多百姓一輩子難道有幾次去進城,他們主要是在村裡、地裡還是就是集市上。這些集市也不是每天都開。而是隔幾天開一次。百姓就算著日子,有的時候去趕這個集,有的時候又去趕那個集,他們種的糧食也都是買到集市上……”陸挽邊說著便找了一張白紙,在上面畫了一個圖,圖的形狀像一個蜂巢,六邊形的中間點了一個點子,並且還列了一個算式。然後道:“每一個集市旁邊都有幾十個村,每幾個小集市又圍著一個大集市。這樣就像一個以集市為中心的網,把村莊圍在網中,他們的之間的距離其實和交通有關係,交通成本高,那麼網就密,集市就離的近,交通成本低,那麼網就疏……”
“這個看起來……好像”楊銳忽然感覺這個算式在哪裡見過,但是又一時間說不上來。
“這是運籌學裡面的運輸問題。”陸挽答道:“這些集市的存在,基本是和道路有關,所以,就能用運輸問題去分析它,一般一個集市周邊六十里都是它的輻射範圍,要是再遠,那一天就趕不回來了,而糧食都是難以運送的,路途越遠,那麼糧價也就越低,糧價低又使得百姓生活不易,因為他們一輩子都活在這個集市範圍內……”
“那你怎麼會有運籌學去分析農村呢?”對於這個楊銳感覺很好奇,難道他是喜歡數學沒事可幹。
“先生,我喜歡打仗,報紙上不是說日俄之戰消耗的物資是原來戰爭的幾十倍嗎?這些集市我就常常把他們看作是兵站,然後就推演著,按照農村的那些土路,軍資能送到多遠,一個人需要多少東西送上去。”
原來真的是個軍迷啊,不是在研究農村原來是在研究戰爭。想到此處,楊銳道:“你先在滬上住兩天,兩天之後滬上會有一個工作組和你一起回山東,主要是考察青苗會和集市,你也歸在這個工作組裡面。”
陸挽點頭,完全不知道楊銳的謀算,楊銳也沒有解釋,再道:“你和工作中一起,就用數學分析農村問題,幫他們提供一些思路,如果這個問題完成的好,那我就推舉你去軍校。”
陸挽大喜,沒想到幾次申請不過的軍校就這樣向自己開啟了大門,而數學則成為他日後指揮部隊的最大依仗。
楊銳見他高興其實自己也很高興——他對之前制定的“團練革命”計劃並不滿意,士紳可以拉攏,但是不能依靠,而農民,正正經經種地的農民是完全可以依靠的,他現在就想著怎麼以集市為中心,向附近六十里的青苗會滲透。鄉團是要向官府申請,然後由士紳出面才能創辦,但是青苗會早就有了,是不是能以支農的名義向青苗會滲透呢,然後再把裡面的佃農、流民組織起來,成為一個實質性的鄉團呢?
楊銳帶著這個問題回到萬安裡,甫一進門就看見王季同在裡面,好奇的問,“你怎麼不睡覺?”
“送軍火的船被緝私隊抓了。”王季同板著臉,他是被這個訊息弄醒的。
“啊!”楊銳也驚呼,再道:“怎麼會被抓?運了多少槍?”
“就在出租界不遠的地方,有官兵也有巡捕。”王季同道:“槍不多,只是原來那幾百杆英國步槍,當時我想既然需要多些槍,那就先把這些槍送出去的好。誰知道……”
“那就是說租界也知道了?”楊銳道。
“應該是,我怕他們早就盯著我們了……現在各地的風聲都很近,官府的巡警活動也很詭異。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麼。”王季同有一種深深的不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