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第3/4 頁)
,也省得麻煩。”
張作霖可是對這一次剿匪的目標清楚的很,這麼快的出兵無非就是給日本人一個臺階下,也讓朝廷有一個應付日本人的藉口,根本就不是什麼真剿匪,更多的是做作樣子罷了。只要他帶著人和復興會和白音達賚硬拼,他是絕對不幹的。
他不想和別人硬幹,別人也不和他硬幹,等他到了彰武的時候,已經聽說復興軍往西去了,他此時再無顧慮,一心的直往北面通遼而去,陶克陶胡就在二龍索口(今通遼)附近,聽聞清兵大舉進剿,忙的退到醴泉縣(今突泉縣)和白音達賚並夥,他們在德隆燒鍋店和清軍大戰一場。憑藉從復興會買來的槍械,陶克陶胡大量殺傷的清兵後全身而退。
本來按照歷史這陶克陶胡和白音達賚應該是要一直往北面的索倫山跑的,可是在確定行軍方向的時候。在德力格爾的力勸下,陶克陶胡居然想往西再南下找復興軍,白音達賚見此大怒,“草原上的雄鷹不需要房子的庇護,鐵木真的子孫不應該投奔漢人。”說罷便往北去了。
“父親……”德力格爾看著白音達賚帶著人往北,心中也為自己的提議感到羞愧。
“不。讓他去吧。”陶克陶胡看著那一輛輛滿載的馬車,這些都是白音達賚打下城池的繳獲。開始碰面的時候,陶克陶胡就感覺白音達賚極為不悅,認為是自己給他帶來的災禍。要不是有復興會賣的那兩百條槍,怕是在德隆燒鍋的時候,就逃不出來了。
看著漸行漸遠的白音達賚,陶克陶胡目光深邃。不一會他堅定的道:“我們南下。”
“南下?”德力格爾驚訝。旁邊的部下牙什也是驚訝:“蒙古漢子不應該去投奔漢人。”
“哼。沒有漢人的槍我們能打得過清兵,沒有漢人的子彈我們能逃得到這裡。”陶克陶胡看著德力格爾和牙什這一干部下,目光炯炯,“我以前聽人說過,復興軍說滿人是洋人的奴僕,我們是滿人的奴隸,不管蒙古人還是漢人,都要團結在一起打滿人;德力格爾也說了。復興軍文首領不贊成墾殖蒙地,漢人有漢人的地。蒙古人有蒙古人的牧場。我們為什麼造反?就是滿人勾結王公把草原賣給漢人。既然復興軍不要我們的草原,那我們和他們就可以結成為兄弟,而絕不會成為敵人。白音達賚嫌棄我們給他帶來災禍,他不高興我們跟著他,但是復興軍本來就是反賊,我們不招惹清兵,清兵也會找他們。如果我們去,他們不歡迎我們,那我們就再往西去巴林。”
要是楊銳聽得復興會的文宣的效果有這麼好,那不知道是笑還是該哭。不過陶克陶胡這番話直說的大家都是低頭,不過一會德力格爾便道:“那我們怎麼才能找到他們?”
“南下就能找到,找不到就往西。”陶克陶胡鎮定的說道。說罷調轉馬頭,帶頭往西去了,他這邊一走,身後的那些人也急忙的跟了過去。
陶克陶胡口中的文首領不知道自己早先半真半假的話語取了這麼大的作用,只把蒙古人吸引到自己身邊來了,要他是知道那一定是要出一身冷汗的。其實遼西之地民情複雜,滿人、漢人、蒙人、回人都有,復興會的宣傳只是針對滿清權貴貪汙**、喪權辱國,而不是像關內一樣完全把火力對向滿人。不過這只是宣傳,是為了在百姓中有一個好的口碑,便於部隊在各處活動,復興會明確的民族政策還沒有出來。
“其他各族還是同化的好。”滬上法租界楊銳的寓所裡,大政治家章太炎扇著扇子飄然說道:“正所謂耗其壯、教其幼、移其俗、荒其書、更其言、湮其史,如此這般下來,百年之後就只有漢人,沒有滿人、蒙人、回人了。只不過宗教倒是不好辦,回人有回教、滿人有薩滿、藏人蒙人都有佛教,有它們在,要想全部同化還是很難的。”
章太炎所言那些手段直說的楊銳一身冷汗,想想後世那些學英語的,過聖誕節的,穿洋裝的,這不就是洋人的同化之策嗎,不過也不完全,畢竟科技的進步還是會讓生活發生本質的變化。他這樣一走神,章太炎後面那幾句就沒有聽到了,只好瞎蒙道:“枚叔兄,漢人有何教?”
“漢人不信教。”章太炎說的篤定。“商朝的時候還是信鬼神的,周以後,就只信禮制了,是以漢人從此不信教,只信祖宗。可這信祖宗也只是做樣子罷了。自己敬祖宗,後人就敬自己,所以自古以來都是百善孝為先。”
章太炎對於商周之交的事情耿耿於懷,楊銳卻對此不再像之前那樣感興趣了。“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不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而’和‘則’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而’是並列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