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頁)
“他們未必要識字啊,湘人陳天華不是編了本猛回頭嗎,就是就著長沙彈詞編的,言語淺白,老少皆懂。日人甲午之戰禍害東北不少,俄國庚子事變也是燒殺擄掠,若是也是找人編成秧歌,如此一來老少皆宜。”
這主意倒是有些意思,這不就是搞文藝隊嗎?雖然後世常見這個東西,但在沒有電影電視的時代,要走村串戶的去搞宣傳還是很有難度的,記得在民國的時候,還是流行在城市裡搞講演、遊行,但那怎麼也是在城市裡啊,要是換成農村,幾十裡地才一個村子,這效率也太低了吧。
鍾觀光似乎靈感來了擋不住,又道:“還有,我聽縣令秋老爺說現在東北準備全境開禁,如實能抓住這個機會……”
鍾觀光話還沒說完,楊銳猛的站起來了,問道:“訊息可靠嗎?”
“完全可靠。”鍾觀光道。“黑龍江那邊已經準備開禁,由原來的‘旗領民佃’改為‘旗民兼放’,”又怕楊銳不懂,他解釋道,“‘旗領民佃’就是全省各城按旗分領,旗人交壓租,民人承佃。現在改由‘旗民兼放’,即是無論旗人漢人,只要交押六吊三百文,即可領荒地一垧。黑龍江一開禁。吉林雖然是滿清流放之地,但也必定會接著開禁,至於奉天,盛京的圍場這次怕是要徹底放開了。”
楊銳知道,這盛京的圍場可是從清初就有的。其設定的目的有二,一是為滿洲八旗操練技藝。二是為皇室進貢野味。這些圍場共有一百零五處之多。雖然以前曾經放出一些,但現在這些圍場還有不少,且面積極大,據說光是一個西流水圍便是方圓千餘里。
鍾觀光又道:“按照秋老爺的說法發,東北這一地,光緒二十四年的時候。丁口也只有六百三十餘萬,人最多的奉天也才四百六十四萬,吉林素來是流放之地,封禁最嚴。人口也最少,只有七十八萬,黑龍江估計有一百萬。如今六年過去,因未開禁,中間又有庚子之變,丁口增加也很是有限,最多不會超過一千萬。若是吉林和黑龍江也如奉天這麼多人,那麼再移民個五百萬也不成問題。只要我們從中謀劃好,那麼在黑龍江和吉林就紮下了根。”
移民五百萬卻是太少了,似乎民國的那會東北好像有三千萬人口,清末有多少人楊銳不知道,後世的電視劇闖關東那可是整個渤海都是帆船,沒有兩千萬也有一千八百萬吧。這麼多人口過來,真的要組織的好那要在東北立足就輕而易舉了。
楊銳想畢,問道:“打移民的主意是個好辦法,就是不知道,這清廷的開禁怎麼個開法,招墾是怎麼個流程,我們去關內招些流民,貿貿然跑去交押金就可以領地嗎?不會這麼簡單吧。”
既然說起招墾,鍾觀光在東北日久,平時和縣令秋老爺的聊的不少,政務也比楊銳知道的多,而且對於這些資訊他也特別的關注,見楊銳問起,便道:“招墾之策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招募流民災民也不用什麼講究,只要在所屬縣府開出文書就行,即便是沒有文書到了地方也能領地;再就是招墾各局的總辦一年即換,第二年副總辦接任,副總辦則由下面人員接任,這樣做據說是防止貪墨。”
開具文書和人員輪換是沒有什麼技術的做法了,文書本來就是可有可無的,至於輪換招墾局人員,後世公司的大區銷售很多也是要輪輪換的,滿清已經是病入膏肓了,靠輪換其實沒什麼用處的。
心下想定,楊銳說道:“如此說來我們只要拉人來就可以了。懷仁縣山東人口占了九成,我們拉人的主要地方也應該是在山東,而且據說那邊這幾年都是災荒,帶著東北招墾局的文書就能拉到不少人。”
“那我們怎麼…組織…”組織這次詞是楊銳帶過來的,一時間鍾觀光業覺得用這個詞最恰當,“怎麼組織這些移民,若是沒有組織好,那就白移了。”
“組建農墾公司啊。”楊銳在全面開禁的這個巨大的訊息下,現在腦子終於回覆正常,開始正常的運作起來,“東北大豆現在、以後都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我們去山東把人組織過來,只要有勞力的人家,不管有錢沒錢都收進來,有錢的我們帶路,沒錢的我們還要借他錢,然後一路接應,領到要移民的地方,等到了地頭,讓招墾局清點人數,就開始領地了。等領完地,發種子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指導他們種莊稼了,市場上好賣什麼,我們就讓他們種什麼,之前的花費我們都在貨款里扣除。
這樣一路護送,自然要編隊才行,裡面有能耐的就做隊長,到了地方就做屯長。從他們來到安頓下來領地、種地、收東西都是我們在控制,和官方打交道也是我們。他們是初來乍到,什麼都是我們辦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