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第3/4 頁)
不知道,只好問道:“那個司農寺是管什麼的。難道是農業部?”
楊度從話裡面聽到高興的意思,便笑道:“正是農業部,如果要方便。也可以將他改成農部,還有鴻臚寺改成外務部,太醫院則可以改成醫部。”
楊度這邊因為猜中了心思只高興,楊銳則想著這個古怪的三公九部制。這就算政府機構了。再往上還有一個牌匾一般的國會和一個假皇帝。套在後世,那丞相就是國務院總理,而太尉,就是中泱軍委主席,假皇帝,那就是國家主席,當然最後還有一個復興會中泱總書記。軍委主席在手,總書記也在手。國務院總理再拿下,九個部裡。可以安插不少自己的人。如此,即便不是國家主席,但權力也還是完全在手的。
楊銳思索半響,忽然想到還有個廷尉,便再問道:“那個廷尉是幹什麼的?也是一個府麼?”
“是的,竟成先生。”楊銳在想,楊度也在想,他見聞立馬便道:”刑部、大理寺、督察院都應該歸在廷尉府。不過他們只有執法權,立法權應該歸在國會那邊才對。“
“嗯。是這個道理。”楊銳妝模作樣的說道,腦子裡又在想這個廷尉應該誰來做好,還有蔡元培、王季同、虞自勳、鍾光觀、徐華封這幾個應該是放在那個位置上,還有第一任國務院總理應該是誰,自己嗎,任期完了怎麼辦?
楊銳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旁邊的楊度獻策完畢,只好在一邊喝茶。他覺得經此一次,自己便算做是楊竟成的人了,以後自己能做到什麼位置還未可知。不過作為半路來投的人,除了幫復興會辦了國會那一件事情之外,就別無功勞了。天下以何被複興會打出來,自己要想有個好前程,還是得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績才行。
他想到此,見楊銳正好回過神來,便說道:“竟成先生,現在光緒關閉國會,正是我們大造輿論的好機會。雖說國會將再選重開,但這第二屆國會怕和第一屆國怕是天壤之別了。若是趁此鼓動國會議員鬧事,全國士紳失望之下,復興軍就可趁機北伐,如果將速開國會作為號召,定能深獲民心、所向披靡。度在國會當中還是有些舊識的,等年後去各處聯絡一番,事情不出意外,當有所成。”
楊度不好問北伐的詳情,只能是出策給光緒以及滿清朝廷搗亂,楊銳聞言笑道:“不要著急。北伐也不會這麼快的。你可知道,現在滿清重開國會,可以有什麼章程?”
“只聽說要把第一屆國會里的那幾個……”說到這裡,楊度有些臉紅了,“說是要把第一屆那些愛搗亂的國會議員清出去,度就在此列。再有即是整個國會的權力將大大的變小,和各省的諮議局差別不大,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基本上只是個擺設。”
楊度說的這些,軍情局那邊早就向楊銳彙報過了,這光緒還真是上了復興會的當,在那些王爺貝勒的慫恿苦惱下,為了大清的江山,只把那些惱人刺頭的國會議員都開刷了,還有國會的權力也基本收了。
“還是等滿清把新的國會章程公佈出來之後,你再發起各地士紳請願吧。”楊銳安排楊度去做他後世最擅長做的事情,“不過請願結果一定要失敗,期中要是能再出些大事情那就更好了,如此才能讓士紳對光緒失望。至於經費,會中提供的,你只要拉人湊數就行。”(未完待續。。)
戊卷 第十六章 債券
楊銳說著這話,腦子裡對一些事情大致有了些想法,特別是軍權這一塊完全可以用黨指揮槍為由,以太尉府的名義完全確定下來,最後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上。如是這樣,那以後總參就是樞密院,總後就是轉運院,再有總政,這個政委古代是沒有的,有的只是監軍,難道換成監軍院?最後則是軍情軍,也是要擴大的,不單是要偵獲本國的情報,還要關注世界各地的情報;還有特科那邊,也要擴大了,以後完全可以把國內這邊交給特科,軍情局專注國外;再有現在在南洋、美國和歐洲的商業情報結構,可以完全獨立出去,歸在商部下面。
丞相府下面九個部,還是不夠的,交通部是要有的,國土資源部也是要有的,還有環境保護也極為重要,東北深山老林呆慣了,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這樣的環境還是要保留的好,這樣加了三個部,那就有十二個部。官可是不少了,復興會也不可能全部都拿了這些位置,總是要均出來給外人的。
政府架構如果是這樣確定,那麼國會這邊就要想辦法控制了。滿清用了一半的欽定議員也沒有搞定國會,弄出來不少讓光緒和滿清難堪的議案,那自己既然不得不開國會,那必須要有穩妥之策。復興會的基本盤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