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2/4 頁)
把炮彈的價格看錯之後(12元/發被他看成2日元/發)。索要的援助更高達三億日元,弄得談判的犬養毅一陣咂舌,而給出的代價只是驅除俄國之後,把南滿和整個蒙古作為日本勢力範圍。
日本人被嚇跑。而俄國那邊則實誠多了。除了不割地,其他的條件復興會都答應,楊銳還精心準備了兩條鐵路,一條是從貝爾加湖穿越蒙古到張家口的鐵路,另一條則是新疆到蘭州的鐵路。兩條鐵路都極有誘惑力,不但有極大的經濟效益,更可以在不遠的將來讓俄國把外蒙和新疆納入版圖,不過俄國人對土地太過貪婪。不想緩行只想馬上入口,一時間沒有答應。
謝纘泰兩手空空的回來。楊銳是一點也沒有驚訝,說到底還是日本人太小氣,而俄國人太貪心。但東北那邊有這麼個意思就行了,楊銳要的不是援助,而是要日俄兩國或是許可或是猶豫,許可和猶豫都能讓復興會在舉義的時候佔領整個東北和蒙古。至於軍費,潛艇專案退回的來一千七百萬馬克,合四百三十萬美元,五百八十萬兩白銀,再則大豆出口已達一百萬噸,起酥油銷量超過三千萬磅,兩者的利潤加起來超過七百萬美元,即便還要分出一些利潤給合夥人和保護人,但最終的利潤在五百萬美元以上,再加每年出口的近三百萬噸煤,所有利潤加起來已經超過一千萬兩。
雖然後來怕兵力不足又追加了一個野戰軍編制,十一個野戰師要武裝則要一千一百萬兩,但除此以外,根據地軍隊的糧餉並不再要復興會負責,甚至若不是交通不便,根據地都能反哺總會。而真正要出錢養的只是南非那四個師,以及補貼門頭溝煤礦。
復興會正在缺少的還是佔領全國之後的經費,10年加11年商業的利潤有一千四百萬兩盈餘,橡膠股票大概能有兩千萬兩收益(但是這些錢有一半要回流收購倒閉的錢莊),最後就是那筆黃金,三者加起來也就是五千萬左右,剩餘的就是看京城能搜出多少銀子、關東銀行能提供多少貸款、還有就是海外能有多少捐款了——現在盛書動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康有為,拿著聖旨四處亂跑,其實也不是亂跑,英美法荷封殺下,他能呆的地方也只有南美,不過即便如此,也還是有不少當地的華僑仰慕天恩,更有些激烈者傾家蕩產要助皇上覆國。兩百多年,前明居然還有這樣的人氣,實在是讓人不解。
除了開國資金,再有就是外交事宜。開戰之前都必須和列強逐次談判,戰爭中也必須和列強溝通,可以說戰爭往往都是從談判桌上開始的。天主教堂內的閣樓裡,謝纘泰正向楊銳彙報著上次出行的結果,
“竟成,英國的態度還是未變,現在歐洲局勢緊張,他們不喜歡中國發生革命,因為革命往往就意味著戰爭,他們在中國的利益最大,在遠東的軍隊又少,所以不但擔心自己的利益因為戰亂而損失,更擔心革命之後之前的利益不能被確保。丘吉爾說如果我們換人,而不是換朝,他保證一定可以說服國內支援復興會。”
“呵呵,換人不換朝?”楊銳笑道,“他還真能想。就滿清那朝廷,換了誰也是一樣。再說,不把滿清那些權貴榨出錢來,那以後國家怎麼辦?這是虧他想到出來!”
“其實英國人不在乎誰當家作主,他們要是的就是利益不能損失,權益不能減少,怎麼談都是這樣。要想突破,除非是國內發生鉅變,這樣他們就不得不支援我們。”謝纘泰道,英國人的態度他算是摸透了,該結交人也都結交了,剩下的就是看崇禎計劃執行的怎麼樣了。
“重安兄。如果北京被一鍋端,那英國人……也不是,”楊銳有些詞不達意。“事情都有趨勢的,一旦北京被端,就怕趨勢不是往好的方面走,而是往壞的方面走。滿清的那些王爺貝勒要是沒有抓全,而是躲到東交民巷去了,鼓動洋人幫著救國,那就不好辦。”
楊銳是越想越鑽牛角尖。認為雖然洋人沒有道理相幫滿清,但是萬一出幾個犯傻的洋人,那事情就要往壞的方面去了。沒有人能完全掌握局勢的發展方向。很多時候只能靠運氣。
看到楊銳想過火,謝纘泰道:“竟成,洋人不可能幫滿清的,最多隻能收留幾個滿清的勳貴作為以後刺激我們的手段。但這並不是有礙於大局。”
楊銳也知道自己想過了。只道:“還是不說這個了。羅斯福那邊怎麼說?他人在哪裡?”
“他人在非洲,去年就去了那裡打獵,現在估計到了英國。他完全不贊成塔夫脫的政策,只是因為兩人太過熟悉,他反倒不好明言指責他什麼。他現在倒建議我們等下一屆總統當選時再進行舉義,這樣他有把握說服國會支援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