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第2/4 頁)
的並不知道對錯的文章,據說那炮鋼要到31年才在東北兵工廠造出來,而一造出來便是九一八事變。這種亂七八糟的段子他聽得多了,現在看到那一段在氣錘下不斷被錘擊的通紅鋼棒,只讓他有些發愣。
“這是我們自己造的?”楊銳良久才說話,有些莫名其妙,“不是進口來的?”
“本來是要用海墨太生鐵的,但是現在我們自己的生鐵質量可以達到,就用我們自產的生鐵了,廢鋼料也是本廠的,就是要加的鎳格爾還有其他一些輔料是買來的。”杜亞泉不明白楊銳的意思,徐家保卻是明白的,楊銳關心的是國產率的問題,平時這東西看起來不重要,但是一旦與國外開戰,那即便是致命的了。不過他剛說炮鋼自己可以造,只讓楊銳鬆一口氣的時候,下一句話又把楊銳的心提了起來。
“竟成啊。造炮鋼易,造彈簧難啊!”徐家保帶著楊銳又行動下一個車間,邊走邊道。
“造彈簧難?!”楊銳聽罷又想到之前的看過的一本書,說炮彈引信上的彈簧是多麼的重要,卻想不到自己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他訝道:“這不是在遼東已經解決了嘛?那邊的炮彈……”
“不是的。我說的不是炮彈上用的彈簧,說的是制退復進機上用的彈簧。大前年滬上江南製造局仿造克虜伯十二磅山炮的時候,全炮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自己造,唯有那制退的彈簧無法造,最後只能是從美國買。我再此便想著是不是能把那彈簧也造出來,如此全炮上上下下都是我們產自己的東西。”徐家保道,神色很是嚴謹,只當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彈簧就那麼難造?”楊銳看著他那麼認真,還是問了一句。而後又被車間裡的東西給吸引住了,一段兩米來長暗紅的空心炮管被巨大的夾具夾著,對準一段細長炮管便套了進去,套過來的方向是從細到粗,開始的時候還甚是方便,越到底部套的越是吃力,不過兩段炮管都是車光了過的,尺寸也算的極好,紅熱的炮管最後還是完完整整套在小炮管上。楊銳不由得的問道:“獻庭兄,這就是身管自緊?”
“是的。這便是自緊法,以前是套箍子,一個接一個,現在是整段套。一旦冷下來,那這兩段就合為一體了,其實也就是造管退快炮才如此的造法,畢竟此種管退炮射速快,膛壓高,這樣造才能保證得了安全。”知道楊銳是沒有見過如何造後膛炮,徐家保不說彈簧,只把自緊法介紹了一下。
看著那暗紅炮管調到一邊,楊銳這才回過神來,道:“獻庭兄剛才說彈簧比炮鋼難造?這是從何說起啊?”
“炮鋼無非是要去硫去磷,外加鎳材而已,再則是鍛造自緊等,這並不難造,關鍵是成本做不到洋人那麼低。而那彈簧,要造的話一在材質,先是煉的鋼不能混有雜物,一旦有雜物那麼製成彈簧就不耐用了;再是這彈簧的硬度是個難題,如果鋼裡的含的碳越多,那鋼就越硬,但是鋼裡面的碳太多,那其淬性就小,淬火的時候只能用水冷卻,這就容易產生裂紋,還有就是加工的時候,表面不得有破損,彈簧的斷裂基本是在破損處……”徐家保神色凝重,一條一條的向楊銳細說這彈簧的難度。
他算是鑽研進去了,問題越說越多,拗口的專有詞也越來越多。楊銳見他如此,只好笑道:“獻庭兄,這事情不是一下兩下就解決的。你若是要去研究這彈簧,那就去研究好了,需要的經費和機器我儘量讓人去想辦法運過來。你這邊雖然偏僻,但可是有鐵路的,即便是鐵路運不進來,飛艇也會幫你把它運進來。”
看見楊銳確實是真的重視彈簧,徐家保倒是放下了心,他就怕楊銳看見炮造成了就以為是完事大吉。“那好,竟成,回頭我給你打一份報告。”
此時諸人正好走到裝配車間,兩門炮已經裝好了正放在一側,另外一門則正在安裝,這完全是克虜伯山炮,只是炮架做了一些變動。
“我們把克虜伯山炮改過了,主要變的地方是在炮架上,之前的高低射界只在十五度,現在改成三十八度,這樣更可以進行曲射而不要再就地刨坑了。”徐家保說到刨坑楊銳就想笑,原先的火炮多是直瞄的,高低射界太矮,現在間瞄曲射了,那完全可以加大仰角,以獲得更遠的射程。徐家保沒有注意到楊銳的笑意,接著介紹道:“除了仰角有變化,再有就是炮管比之前也更長了,以前是十四倍徑,現在是十七倍徑,炮彈的出膛的初速也由原來的兩百八十米,提高到現在的三百米,不過重量也增加了兩百四十多斤。這般改下來,射程提高到了五千五百米,和新軍裝備的克虜伯野炮只差五百米。”
聽聞只和野炮差五百米,楊銳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