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第2/4 頁)
動到平原並佔領主要城市需要不少時間,按照參謀部的意思,就是舉義的行動時間以京城為準,京城發動則各根據地都發動,而京城這邊在佔領之後將封鎖訊息,以給予各根據地部隊運動時間。
北京是首都,同時列強的公使館都在其中,即便是扯破臉皮封鎖全城,也還是無法阻止資訊外洩,經歷了庚子之變的英國人早就在公使館裡架設無線電,雖然是落後的火花隙型,可也還是能把情報傳遞出去。
參謀部的計劃是舉事之前切斷有線電報,在佔領之後則修復修,然後假借光緒的名義釋出上諭,即承認京城出現叛亂,但是宣佈局勢現在已經穩定,並要求各地戒備軍隊叛亂,收繳當地駐守軍隊的武器和彈藥,為根據地部隊攻城創造機會。這樣即便是洋人把訊息傳出去了,各地的督撫也是會猶豫不決,此時在策動守軍隊適時的鬧事,那情況將非常有利。
楊銳看完此節,只在本子上記下,而後再看其他。而他在聚精會神看著整個計劃時,徐敬熙則正坐在一邊,屏聲閉氣,生怕會驚擾到了楊銳。看著那一頁頁計劃,他只感覺一種眩暈。六年了,六年終於起草了總舉義計劃,而這個計劃實施只要兩年。兩年,也就是七百三十天,再加上那些零頭,也不超過八百天,從癸卯年到辛亥年,一共是八年時間。想著過往的種種和那些犧牲的同學,徐敬熙忽然感覺想哭,多少犧牲才能換得最終的勝利?但是他知道此時卻不好哭出來,當眼眶溼潤的時候,他仰這頭看向窗外。(未完待續。。)
丁卷 第八十四章
楊銳辦公處的屋子裡是一所堅固的石頭房子,許是法式的,房間很是乾淨,牆壁刷的雪白,窗戶和一般建築比更顯寬大。外面此時正是陰雨,隔著明亮的玻璃窗,徐敬熙只看見淅淅瀝瀝的雨點打在院子裡懸鈴木巴掌大的葉子上,雖然聽不見雨聲,但見那微微搖擺的葉子,他似乎能感覺到雨滴墜下來的涼意和溼潤。
東北是沒有懸鈴木的,那邊只有無邊無際高高大大的松木。看慣了東北挺拔的樹,再看南方的樹總是感覺太過柔美……徐敬熙的腦子裡信馬由韁,為了不想哭出來只是漫無邊際的去想一些不知所謂的東西。只是在一個小時之後,楊銳已經整個計劃的梗概大致看完了,雖然沒有看細節,但他還是有些東西要問的,這些問題都記在他的本子上。
“為什麼選在八月十五?”楊銳問了第一個問題,這是舉義的時間,也就是1911年10月6日,這不得不讓他想到後世的武昌起義,他記得那好像是10月10日。
“先生,選擇在中秋主要是考慮到京城的廟會,還有就是津浦鐵路將在這個時候通車,這對我們控制直隸、山東以及江蘇有利。”聽聞楊銳提問,徐敬熙立馬回過神來,計劃就是他最後匯總的,每一個細節他都很明白。
“津浦路是中英借款合修的,洋人禁止運送軍隊怎麼辦?”楊銳問道。他聽到津浦路就有些不喜,這條鐵路的造價每公里高達五萬兩。現在路正在修,怕五萬兩每公里都是不夠,這根本就是洋人和辦事官員中飽私囊搞出來的。
“洋人只是貸款。雖然有中外合資的管理公司,但是如果軍火和士兵分開運輸,那麼被抗議的可能些極小,再則即使抗議,那也要強制通行。計劃裡面有一份鐵路接管後對鐵路公司的補償方案,包括京漢、滬寧,必要的時候都將強行接管。”徐敬熙道。
“嗯!好。”楊銳點頭道:“那鐵路沿線如何護衛?”
“除了重要的站點、橋樑。一般的地方都由各地的農會民兵負責守衛。”徐敬熙道。
楊銳在山東的時候見過農會的巡邏隊,他道:“那武器怎麼解決?”
“參謀部計算下來,民兵完全沒有辦法做到人手一槍。只能是配備手榴彈和紅纓槍。第一軍工廠只能供應東北軍隊,第二兵工廠月產步槍兩千支,現在已經生產步槍八千支,即便到舉義前也只能生產五萬四千支步槍。現在國內將有十四個師。四個獨立旅。雖然有些部隊已經有步槍了,但此距所欠缺的七萬支步槍還差四千支,而南非軍因為之前有庫存步槍運送國內,現在還缺一萬五千支步槍。現在唯一能給民兵配備的槍支就是嚴州那邊的一萬支老舊步槍,再就是佔領江南、南京、濟南、天津等製造局所繳獲的庫存。”徐敬熙道。
“十萬民兵,一萬支老舊步槍,太少了,這就是十人一槍啊。”楊銳想到一排排舉著紅纓槍民兵。很是搖頭,但也知道就是這麼個現實情況。舉義的槍支本是不夠的,不說民兵,就是正規軍也要差一萬多支槍。
“是的。但是這是不得已的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