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部分(第2/4 頁)
賣給我國,而美國幾家輪船公司的商船。也將由朝廷高價包下,加上輪船招商局還有天通公司的商船,總噸位將接近五十萬噸。這當然還不夠,但國內不包南京造船廠,船塢總噸位已有二十萬噸,如果人手足夠,兩班倒每年造船量將達到四十萬噸。
如果再將商船標準化,不圖用十年二十年,只求用三年四年。那船臺期可以從一年縮短為半年乃至五個月,也就是說,全國一年下水的商船將有八十萬噸。開始兩年我們運力是會緊張,但之後只會越來越寬鬆,要是歐戰真打三四年,那我們商船可就有三百萬噸了,絕對能把貨物運出去的。”
國內當初大建造船廠還惹來輿論的非議,現在聽聞徐華封一句句的把問題都化解了,在座諸人情不自禁鼓起章來。不過掌聲響了半途被楊銳揮手攔了下來。他告誡道:“國家商船數量、造船能力都是機密,諸人務必要自重。還有,政府為了準備這一切,花了不少心血。這場仗可是說完全是為了振興實業而打的,所以,國會適當的時候會透過一個針對超額利潤的增稅法案。掙錢你們拿大頭,國家總要拿些小頭。”
楊銳給人的感覺素來嚴厲。他一說要增稅,大家都嚇了一跳。不過見其他幾個和朝廷熟悉的商人都笑了起來,無比喜悅的諸人又鼓起章來,楊銳見此也沒管,反正他這邊的已經說完了。
會議再開了一會就結束,剩下的事情就是下面的辦事員一對一的細說怎麼發戰爭財了,此時會議室沒什麼人的時候,徐華封看向楊銳笑道:“竟成啊,我算來算去都感覺還是造船最賺錢。按照情報局、商情局、還有總參一起推演的數字,怕是到後面,這船價可要漲到天上去。三百萬噸船造下來,總得有四五億吧。”
“差不多,”楊銳比徐華封更清楚造船的利潤,他記得後世江南局造的官府號,每噸不含材料,光造價就要兩百美元,三百萬噸四年拉平怎麼算也有四億美元,只是他知道的不只是這點,所以沒有太高興,舒服的靠在椅子上喝了一口茶,楊銳道:“華封先生,光知道能賺多少錢是不行的,還要知道這些錢到底值多少錢才行。戶部和國家銀行的判斷是,一旦開戰,各國貨幣都會貶值,像俄日這種黃金儲備少的,估計要貶值三四倍不止,特別是俄國,估計要搞出十幾倍來。而英美等國的幣值估計也要貶值一半,這也就是說,我們賣東西要是沒把價錢翻一倍,就等於沒掙錢。”
“有這樣的事情?”徐華封對於金融是不懂的,想到算好的利潤忽然少了一半,他心有不甘。
“這是真自然的事情。洋人雖然說是金本位,可都是紙幣,不像我們這麼老實,真金白銀都。他們啊,說不兌換那就不兌換,這也是我上次去美國要和美國人談這個問題的原因。”楊銳說道。“戰時大家經濟都很緊張,可這邊又要打仗,就只能加印鈔票了,這和日本人以前在東北發的軍票一個意思。”
“那怎麼辦?”徐華封說道。“難得說我們價錢上要在狠一些,翻上一倍。”
“按照上次對歐洲戰局推演的那些引數,工部那邊核算下來能掙多少錢?”楊銳好奇道。
“大概……竟成,這個不好說。”徐華封道:“要只算賣出去的東西,造船、鋼鐵、彈藥、飛機、藥品、卡車和拖拉機、各類軍事物資,算來是有十八到二十億左右,可若要算上船隊的運費,那就不止了。真要是德國進行無限制潛艇戰,您說運價得漲到多少?”
“你還想去賺這種錢?”楊銳奇道,他好像今天才認識徐華封一般。
“既然有船隊,為什麼不能賺這些錢?”徐華封反問道:“特別是英國,幾個部門推演下來斷定每噸的運價會超過三十英鎊,一萬噸不管是什麼,只要運到英國就是三十萬英鎊。潛艇攻擊只要船上裝的不是炸藥,那人就死不了,備上救生艇便是。一百萬噸物資運到英國,就是三千萬英鎊。換做華元就是三億元,這生意難道做不得?一年跑三趟就是九億元,也不能算四年,就算兩年吧,這裡就有十八億了。這還是隻是一萬百萬噸商船,要是兩百萬噸呢?”
徐華封好像掉到錢眼去了,滿眼睛放光,就想著怎麼能靠造出來的商船掙一把大錢。特別是那種標準戰渣船太過便宜,即便被德國潛艇擊沉,又有什麼好可惜的呢?(未完待續。。)
己卷 第八十三章 自知之明
以實際看來,徐華封的建議是完全可行的,日本在一戰時憑藉其開戰前的一百五十萬噸商船,以及戰時造的八十萬噸,四年時間足足掙了二十二億運、租費' 注:大阪商船株式會社五十年史,1934年版,p82,若不是開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