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部分(第2/4 頁)
。”
“先生,情報沒有問題,雖然犧牲了不少同志,但也有不少收穫,現在我們已經在總督府內部有耳目了。”張實很自信的道,“另外就是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正在調集各地兵力準備征討太魯閣部落,本來征討是在這個月的,但因為擔心我們對臺不利,直到日軍登陸天津,臺灣各地的駐軍和警察才開始調動。如此,征討將在下個月開始,開戰後只要太魯閣部能支援一到兩個月,那麼對我局勢大利!”
日本對臺灣的征服是分步驟的,開始只是征討竭力反抗的華人以及清軍殘餘部隊,這些人暴力剿滅之後,又開始撲滅各地的零星叛亂,如此十多年後,兒玉源太郎任臺灣總督時,他不再一味強硬殺戮,而是先透過招撫手段,答應反叛者的一切條件,待其降低防禦後,已經瞭解各處反叛者細節的日軍突然出兵將這些人一舉絞殺,如林少貓等就是如此犧牲。另外,兒玉還透過對清政府施壓,勒令對岸的福建衙門通緝逃至廈門福州等地的反叛者,比如簡大獅等就是由清廷廈門官方逮捕交由臺灣總督府,而後被殘酷折磨而死。
一內一外,兒玉源太郎基本把臺灣的反叛者剿滅乾淨,但猶顯不夠的他又使出一招引蛇出洞,支援孫汶在臺灣立足以招募各種反叛勢力反清,由此透過孫汶旁邊的黑龍會人士,詳記與會者細節,對於納入興中會體系把矛頭對準滿清的,大多放過,對於那些還是想一心反日的,則盡數格殺。
這幾套辦法做下來,島內一時間大定,是以後面的總督除了穩定現有局面之外,則開始征討山中的蠻族了——日本人若要開發臺灣,需要更多的樟腦和木材,那就要進佔本來不屬於漢人的部族地區,同時桀驁不馴的原住民太過強悍,不馴服日本人心中不安,是以臺灣總督府制定了五年理番計劃,之前因為要全力對付漢人,只得將山上的蠻族放一邊,現在漢人基本平定,那就要那山上的蠻族開刀了。
楊銳在張實說到臺灣總督要征討太魯閣的時候,心中掠過之前的彙報過來的種種情報,而後點頭道:“要是我們登陸之時,日本人正在絞殺山區部落,基隆等地空虛,確實是再好不過了,可是,這太魯閣部落能對抗日本人多久,一個月或許可以,要等到六月七月,他們能支撐得住嗎?”
“一定能!”張實很有信心,“日本人對太魯閣部的征討不是第一次了,而是第五次。前面好四次都是失敗了,上一次日本人派出一個步兵大隊,若干炮兵、工兵以及其他軍種,計有三千餘人,但還是失敗了。這一次總督佐久間計劃親自領兵六千餘人,加上各地投誠來的少數部落和警察,總兵力加起來有一萬餘人,這些人雖然會吸取前幾次教訓,但我想在我們的援助之下,面對有充足武器的太魯閣各部,日軍還是要失敗的。畢竟高山之上,還是原住民的天下!”(未完待續。。)
己卷 第七十五章 林子瑾
正陽門外東大街大江衚衕一百一十四號是臺灣會館,這座1893年臺籍士子開辦的會館在乙未之後就逐漸破敗,門口所掛那塊‘臺灣會館’的牌匾也因為年月曆舊而黯然失色,低矮灰暗的屋子裡,棲身於此的臺灣才子連橫正愁眉不展。
和十多年後其在臺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新阿片(鴉片)政策謳歌論’為日據臺灣當局歌功頌德不同,此時的連橫還似一個心想大陸、誓死反日的愛國志士。辛亥時滿清一夜垮臺,早前被諸多士人認為是反賊的復興會數月之內便得了天下,使得連橫等臺籍士子咂舌不已。新朝開國,民主共和也好、新君登基也罷,可偏偏選的是前明宗室重坐天下,本來韃虜盡去、舊國光復在臺灣島內已引起震動,前明重出使得影響更劇,比如連橫,他這麼一個為守民族氣節而‘從不參加’滿清科舉的志士,眼見著華夏重歸正溯,頓時激動的不能自己。
曾多次渡海回大陸的連橫在某一日忽然決心舉家北上,面見明皇以求早日收回臺灣,此想法雖好,但在其居京的這兩年多時光裡,雖上書無數,可中樞卻毫無反應,以致他除了在各大報紙上頻頻釋出復臺言論外,只能屈身臺灣會館編輯臺灣通史。去年末中日兩國開戰,幾經上書的連橫終於在上個月透過福建議員把話傳到了外交尚書謝纘泰府上:他希望能面見總理,上萬言書以求復臺,但事情過了一個多月都未有回覆。事情成不成,還未可知。
連橫提筆皺眉間。門外邊忽有說話聲,只聽門房的聲音隔著門說道:“連老爺。張大人府上差人送了一份信過來。”
一說是張大人府上,連橫以及另一側坐著的吳子渝彈簧似的跳起來,這張大人就是兩人所託的福建議員張琴,現在聽聞其府上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