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2/4 頁)
,剛剛皇上也曾說過,吳軍不過是將軍隊分開了而已,目的就是為了擾亂我軍注意,以此讓我軍有所顧忌,即不能貿然前行也不能停下腳步,簡單而言不過是混要我軍軍心罷了。”
眾人啞然,許文博的分析太過簡單,簡單到誰都想不到,而且還是在趙子恆說過的前提下,可如此簡單的分析又怎能輕易說服他人?不少人都對許文博的分析產生質疑。
“當然,只是如此簡單的話,也不必在意。”
果然,正當眾人產生猜疑的情況下,許文博當下就補充了一句,即刻又令眾人紛紛不解。
“許軍師這話什麼意思?”
“和之前一樣,道理很簡單,就是無論吳軍做什麼,無非就是想要拖延時間,如果按照正常推算時間抵達的話,無論他們是否攻下【連城】,到時再與我軍交戰話,後果可想而知,即便最後吳軍會獲勝,但也少不了付出沉重代價,如此一來徐國則有足夠的時間向吳軍進行討伐,那時的吳軍根本毫無還擊之力,只能仍人宰割,如此,吳軍攻下【連城】與否也根本毫無意義。”
“……怎麼聽起來我軍除了爭取時間,好像怎樣都無所謂了?如此看來和吳軍也沒什麼區別。”
“怎麼會,我們可是千里迢迢行軍至此,總不能說是為了拖延時間而來的,可是拖延時間和爭取時間是不同的,不論是本質或實質,對我們來說,只要在預測的時間之內抵達,再與吳軍交手就行了,保持目前的行軍速度是為了在我們抵達時,不至於導致因消耗體力而無法作戰的情況發生,我們畢竟是在行軍打仗,隨時保持充沛體力迎敵才是最重要的。”
許文博的分析條條是道,深入人心,可怎麼聽起來就是太在理了反而讓人不自在?
第九十三章 最佳時機(4)
就在這種情形下,誰也不曾注意到趙子恆的變化,他的眼中流露著滿意的神色?對誰?許文博?恰在這時,偶然間撇過頭的武曜剛好發現到趙子恆眼中的那摸神色,心中不禁一怔,循著趙子恆的目光,他心中竟有絲嫉妒,因為他從沒看過趙子恆用這種眼光來看自己。
“再簡單點,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則以。”
許文博在人群中說完最後一句話,旁人只得面面相覷,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似的。
沒過多久,軍事會議結束,將士們紛紛離去,臨走前趙子恆留下了許文博和武曜……
“本王都不知道,許軍師竟然也和王冶一樣喜歡有所保留又能言善道。”
這是當營帳內只剩下三人時,趙子恆的第一句話。
“皇上過獎了,臣豈敢與王大人相提並論呢,臣這點小知識在王大人面前簡直開不了口。”
“不必謙虛,就算王冶現在場想必也會和本王意見一樣。”
“多謝皇上和王大人讚賞,臣受寵若驚。”
“好了,接下來就讓本王聽聽你的看法吧。”
幾句寒暄的話說完,趙子恆直接切入主題,氣氛瞬間改變。
“是,臣認為吳軍這次表面來看無非為了拖延我們,實際上恐怕是為了佈下陷進而混要我們。”
“噢?那這個陷進是?”
“是時機。”
“時機?”
在旁旁聽的武曜有些好奇,時間和時機有什麼區別嗎?
“武將軍是想說時機和時間沒有區別?”
武曜什麼也沒說,即已被許文博看穿內心所想,不禁一愣,卻也不可否認,趙子恆似乎沒有要介入插話的意思,只是旁聽,其實這也是他特地留下武曜的目的。
“剛剛我也說過,拖延時間和爭取時間是不同的,時機和時間也一樣,拖延時間並不代表一定會成功,可是把握住準確的時機,那麼想做什麼都可以。”
聽著武曜只覺得很模糊,畢竟他只是個武將,考慮到的也是有限的。
“這麼說好了,吳軍早就知道我們的到來,他們想在即無須與我們為敵又能拿下【徐國】的情況下先攻陷【連城】,他們想要奪取【徐國】的目的十分明顯,不會因為我們的到來而停手,不然也不會加快進軍速度,當然,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考慮一下為什麼吳軍那麼執著的奪取【徐國】,他們明知道【徐國】與我趙國百年邦交,一旦交手的話,就算我們與【吳國】再怎麼有來往,我們還是會優先選擇【徐國】,因為我們沒有理由拒絕,首先就這次戰役來說,表面說什麼【徐國】違反了條約造成【吳國】的損失,【徐國】已經清楚的用文書向我們表達並無此事,而我們根據調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