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頁)
的進行,蔡琰愈發驚訝,若她聽得沒錯的話,這是《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這琴曲乃是chun秋戰國時期的名曲,那時還被稱作《聶政刺韓王曲》,這曲子“紛披燦爛,戈矛bookben”,充滿著一股浩然的不屈之氣……但是,這《廣陵散》全曲應該早就散佚了,她也只有殘缺不全的琴譜而已,而這《廣陵散》太過ji昂殺伐,以她的擅長的琴道,根本就無法將其補全,如今陡然聽到荀粲彈出這完整的曲子,她的心情變得極為ji動!
不錯,荀粲彈得這首曲子正是《廣陵散》,他在南楚時曾與周徹論琴,並從周徹模仿的他父親的殺伐琴音之中偶有所悟,將殘缺的《廣陵散》補全,過程一氣呵成,引得當時周徹驚呼“奉倩此殺伐之音,真有我父之姿!”……而清麗絕倫的周徹是極其崇拜與敬愛她那故去的父親的,於是可以想象,情商不高的她淪陷的毫無懸念……
關於“曲有誤,周郎顧”卻是文學中常用的一個典故。魏晉的建安時期是文學史上重要時代。這一時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並出,詩風“慷慣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這種風格被《文心雕龍》譽為“建安風骨”、“漢魏風骨”。具有鮮明爽朗、剛健有力的文風,風清骨俊裡又含政治理想的飛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xing以及濃郁的悲劇sè彩。
除文學外,這也是音樂史上赫赫有名的時代,名曲《廣陵散》就是失散在此時,此曲敘聶政刺韓相俠累事,是琴曲中唯一有殺伐之氣者,嵇康一死,無人能奏。而傳說嵇康是從一個神秘客人那裡得到的《廣陵散》,現在嵇康可還未出生……
與《廣陵散》並稱當時的《長河yin》就是為周瑜所做,周郎雅擅音樂造詣極高,三杯薄醉後,如果發現有人彈錯了,就一定能聽出來,聽出來也罷了,還要一定回頭看。至於回頭相顧,是為責備之意還只是本能反應就不得而知了。
在ji昂慷慨的琴曲構造的意境之中,所有的人都看到了站在戰車之上,輕搖摺扇,穿著無比華貴,舉止完美高雅的荀粲,這時的荀粲,就像是真正的謫仙!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之中,荀粲喊出了一個字——殺!這“殺”字之中似乎包含著萬千琴曲變化,那濃濃的殺伐之氣與浩然之氣包裹著漢家的萬千鐵騎,殺向胡人!
兩軍對抗,加持著荀粲琴音的漢家鐵騎猶如天神下凡,將剛剛不可一世的胡人殺得鮮血橫流,殘肢luàn飛,哭爹喊娘,跪地求饒!
所有身臨其境的聽眾都長長的撥出一口氣,剛剛蔡琰琴曲的壓抑早就了荀粲琴曲的完美釋放,也就是說,蔡琰剛剛的彈奏,完全讓荀粲的琴曲的效果更上一層樓!連聽眾們自己都沒有察覺,他們已經從蔡琰構造出來的幻境完美的轉移到了荀粲的幻境,而荀粲那雍容華貴千軍萬馬之中灑然如仙的模樣,將深深刻在他們的腦中……
第二更
第二百零八章 《廣陵散》的精神
荀粲這幻境轉移的手段看似簡單輕鬆,實則裡面卻含有極大的玄機,是以連蔡琰都對荀粲這樣的琴技敬佩不已!
《廣陵散》原本叫做《聶政刺韓王曲》,據《琴cào》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行刺成功,終於實現了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ji昂,氣勢宏偉,後又散佚,但其名揚程度,不遜於《胡笳十八拍》!
《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luàn聲、後序六個部分。
開指一段,小序三段,俱名止息。
大序五段(井裡、申誠、順物、因時、干時)。
在這正聲之前的九段,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而荀粲此時用高超的技藝奏出,則在幻境之中表達對蔡昭姬乃至整個被侵略的漢族的不幸命運的同情,而這樣的同情便契合剛剛陷入蔡昭姬琴境之中的人的情緒心境,在不知不覺引導他們的情緒往自己的琴道上吸引!
正聲十八段(取韓、呼幽、亡身、作氣、含志、沉思、返魂、狥物、衝冠、長虹、寒風、發怒、烈fu、收義、揚名、含光、沉名、投劍)。
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而一段便是荀粲徹底將所有的人拉進了自己構造的幻境之中,他所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