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演員(第2/3 頁)
?
恨。
這些年太子都被弟弟逼出了抑鬱症。
朱瞻基是長子,十六年來為東宮付出太多,若沒有這個好兒子,太子早就是廢太子了。如今弟弟要殺自己最得意的兒子,太子能不怒?不恨?
但是作為血脈兄長,太子絕對不會坐視已經對儲位毫無競爭力的漢王弟弟落井下石的。
老朱家到了太子這輩,已經是皇三代,他們不像永樂帝那樣經歷過動盪的建國年代,他們是不折不扣的皇室貴族,出生起就錦衣玉食,受著正統的皇室教育,不再接地氣,和歷朝歷代的皇室沒有不同了。
他們考慮的更多是權衡利弊,找中間的平衡點。
尤其是永樂朝這一輩皇室核心,所有皇子公主都是仁孝皇后生的。
身為一個將來要繼承家業、有擔當的兄長,要主動對弟弟的罪行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太子坐視漢王被廢,全家圈禁,那麼會涼了所有弟弟妹妹、甚至大明皇室的心。
廢了漢王的爵位有什麼用?漢王已經徹底失去聖心,紀綱等漢王黨羽也被剪除,一頭無牙的老虎就像一隻貓,再也動不了東宮地位分毫。
在這個時候,出面為漢王說情,正是得到皇上信任、群臣和百姓尊重、坐實仁厚名聲的大好時機。
所以,無論出自利益還是血緣,太子都必須全力為漢王說情。
太子跪下求情的舉動,並不顯得懦弱,而是仁義,是符合當時主流道德觀念的。
太子第一次為弟弟求情,永樂帝沒有答應,堅決要廢了漢王。
和父親君臣父子多年,太子太瞭解父親的帝王心術:
他曉得永樂帝不會答應——起碼在第一次不會,因為只要答應了,顯得皇上太輕易被人說動,讓人覺得偏袒了兒子,犯下如此罪行,居然打一頓就放過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第一次,才會第二,三次。
該配合出演的太子對永樂帝的拒絕視而不見,開始了他的即興表演。
跪奉先殿,乞求祖宗們原諒漢王的罪行(其實是在祖先面前昭告漢王的罪行)。
永樂帝再次拒絕,還是要廢漢王。
第三次,漢王跪母親仁孝皇后的牌位。
仁孝皇后是永樂帝心中白月光。
她就像後世科幻小說或者影視裡的量子力學,凡是作者或者編劇卡殼,不曉得如何自圓其說,便拿出量子力學來解決。
太子是個有腿疾的大胖子,脆弱的膝蓋要承受三百斤的體重,下跪的每一刻都是在受刑。
除了忍,沒得其他辦法。在皇室裡混,每一個人到最後是敬業、且演技精湛的體驗派演員。
跪到暈過去時,連太子都不搞清楚他是在演戲,還是真的為了弟弟求情。
太子失去意識最後看到的東西,是仁孝皇后的畫像。
仁孝皇后一直以來都是支援長子的。
太子心道,母親,將來九泉之下我們母子重逢時,我是有臉見您的。
太子病倒,太醫診斷太子膝蓋,太子本來就有二型糖尿病,雙足病變,關節也出現問題,太醫們警告太子,要是再跪,恐怕要膝蓋開始截肢了。
永樂帝從太醫那裡得知太子病情,太子求情的誠意足夠了,“打動了”永樂帝,更是打動了皇室和群臣,都贊太子仁厚。
仁孝皇后果然包治百病,永樂帝念在皇后的面子上,放過漢王,削減了王府護衛數量,並將藩地從青州改為山東的樂安州。
漢王的事情在太子的求情政治表演下解決了。
但是與漢王同流合汙的紀綱就沒有那麼容易逃脫懲罰。
這些年在錦衣衛詔獄死去的人,無論罪有應得還是冤枉,最後的帳都記在指揮使紀綱頭上。尤其是解縉之死,堂堂大明第一才子、《永樂大典》的總裁,居然被凍死在雪地。
朝臣紛紛彈劾紀綱假傳聖旨,導致解縉慘死。紀綱已被漢王世子開炮炸飛了,殘餘屍骨已經焚化,只餘一罈骨灰,然而紀綱惡性累累,若不挫骨揚灰,豈能平民憤?
除了要求將紀綱挫骨揚灰,群臣還要求處置紀綱的黨羽,其中宮廷女官胡善圍,就被納入了紀綱黨羽名單,受到了彈劾。
胡善圍身為宮廷女官,居然開府單住,每天出入宮廷,無論風雨寒暑,皆是紀綱派的錦衣衛嚴加護送,甚至紀綱好幾次親自出馬護送胡善圍。
有官員看不過眼,半路攔胡尚宮的車駕,指責她“不守婦道”、“不守宮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