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洪熙(第1/3 頁)
永樂帝戎馬一生, 青少年時作為藩王守護燕地, 保家衛國;中年時起兵靖難, 奪得皇位;之後對內勵精圖治, 對外以戰為防守, 在位二十一年,就有六次親征, 最終, 他死在征途, 而非病床上,算是死得其所。
榆木川遠在蒙古,得知永樂帝死訊, 太子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以迎接皇帝的龍輿為名, 把皇太孫朱瞻基打發出去,還把一枚小印給了長子:
“此乃大行皇帝初授我者,今吾以授汝, 但有事報來, 即用此識。”
已經去世的皇帝叫大行皇帝,因為此時禮部還未給永樂帝選諡號, 是在去世和確定諡號期間的臨時尊稱。
這是太子監國用的印章。
朱瞻基接過印章,太子又道:“北上兇險, 除了要防範瓦剌人驚擾龍輿,也要防著漢王和趙王的殘餘勢力乘機作亂,故, 你出城時,將兩萬八千幼軍帶上,一路保護。”
兩萬八千幼軍經歷了倭寇之戰後變得強悍起來,有了軍魂,從雜牌軍變成了正規軍,三年前跟著皇太孫來到北京,一直在紫禁城作為禁軍之一的府軍前衛巡邏大內,是一股不容小覷的軍事力量。
朱瞻基有些猶豫,說道:“大行皇帝在北征中去世,帶走六十萬大軍,如今京城防守空虛,且趙王還在京城,尚未就藩,趙王府就有兩隊護衛,人數近兩萬人,萬一……父親,就留下幼軍守護宮廷吧,兒子不用帶那麼多護衛。”
此乃朱瞻基肺腑之言,如今的局勢,只要太子順利登基,無論皇室和國家都會平穩過度,免於動盪。
但是太子被親爹壓制太久了,永樂帝去世,皇室有兩個儲君等著繼承皇位!
趙王已經被太子暗地裡設計“收拾”過了,雖然趙王還沒有就藩,但是趙王是藩王,皇太孫是儲君,對於太子而言,誰的威脅更大?
當然是皇太孫了。
所以,太子忌憚皇太孫,在繼承皇位的關鍵時刻,趕緊把皇太孫和幼軍打發出京城。
太子心中如此想,嘴上卻說道:“孝字當先,迎接大行皇帝的龍輿要緊,孤已經下令,命寧陽侯和陽武侯先率三千騎兵回北京防護,還派了駙馬沐昕去掌南京後軍都督府事,還有西寧侯宋琥(也是一個駙馬)協助魏國公守備南京,孤已經安排妥當,你莫要擔心,專心迎接大行皇帝。”
其實英國公張輔也在親征大軍裡,論威望和武力,這幾個侯爵和駙馬如何比得過永樂朝最出眾的將星英國公?
但是太子就是不敢召英國公入京城,明顯是害怕英國公和漢王有舊,雖然英國公張輔已經把小女兒獻給太子當側妃來表示忠心了,但太子還是不敢相信英國公,寧可退而求其次召回寧陽侯和陽武侯。
這種的道道,皇太孫心如明鏡,見太子執意如此,想起太子妃的叮囑,莫要和父親唱反調,便不再提,領命而去。
現在的父親,已經不是過去的父親了。
對於父親而言,我,漢王,趙王,都是威脅。
臨行前,皇太孫抱著三歲的女兒親了親,叮囑阿雷,“你每日去太子妃那裡晨昏定省,不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有人若要試探你,不用理會,只管為大行皇帝舉哀便是,等我回來。”
皇太孫和幼軍都要走了,阿雷如何不明白太子的意思?只嘆皇室之內無新事,後輩人重複著前輩的做的事情,哪怕當年對此多麼痛恨,等到自己成為上位者,便會不由自主的重複、甚至,變本加厲。
阿雷預感到艱難的日子要來了,當皇太孫變成新的太子,當年東宮吃的苦頭、遇到的困難,估摸要全部走一遍了。
兩人過了六年神仙眷侶般的日子,說好了共甘共苦,甜了六年,到了苦的時候了。
阿雷如臨大敵,“我知道的,你不用擔心,我會穩住皇太孫宮。你在外頭要自己保重。”
朱瞻基遂帶著幼軍連夜出城,往漠北方向而去。
皇太孫一走,太子就開始預備登基了。
八月十一,京城文武百官集體上書,勸太子朱高熾登基,其辭曰:
“自昔帝王之垂統,皆傳嫡長以興邦(肯定太子無可挑剔的出身)……恭維大行皇帝文武聖神,高明廣大……誠以皇太子殿下嫡長仁明……受撫軍、監國之大權,攝尊祖配天之大祀(肯定太子監國時的優秀表現)……大行皇帝遺命殿下早登大寶(肯定太子合法繼承皇位)……”
這份勸進書其實不是給太子看的,而是發在邸報裡,給天下人看的,讓天下人都知道太子繼承皇位是出身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