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妹。
沒想到,惜日最終反而因禍得福。
從此惜日的身份塵埃落定,只除了三哥,因為她與三哥有婚約,自然不能名正言順的成為他的義妹,雖一直沒人提起,卻仍然不可否認他二人之間有婚約存在。
此事田大人得知後,甚為欣喜。當晚特意把惜日召回田府,擺下豐盛晚膳,當桌誇讚了一番,甚以惜日為榮。雖然其他姨娘們和兄弟姐妹也在旁跟著陪笑還百般恭喜她,但惜日心裡卻明白,他們心裡未必真在高興,妹妹田惜雲多日來對她態度大變,見到她時不再冷嘲熱諷,以往的敵意也消失了,雖仍無姐妹情深,只是不冷不熱,但畢竟相處泰然,少了許多的是是非非,這讓惜日又想到了龍茗。
因為此事,皇太后和姐姐淑妃娘娘也招她入宮。
召見她這天,恰好是龍茗要返京的這一天。
跟不跟你走
惜日無奈,只有派田勇先去京郊見龍茗。她則與田雙一同進宮。
先去了太后那裡請安,太后見她清減了,噓寒問暖了一番。又問她,最近在忙些什麼。
她笑答她有什麼可忙的,自然是看看書寫寫字彈彈琴,修生養性。
太后對此非常贊同,說她畢竟是快要嫁人的了,修生養性至關重要,以後嫁給明郡王要相夫教子,持家管事,都需要很好的脾性。
惜日聽後默然無語。
太后見狀忽對她講起了自己的往事:說她在年輕的時候也只想著一生只求一個愛她的良人,當時她與惜日一樣,出身高貴,多才多藝,長得也美,自然眼光極高,許多名門望族的公子都看不在眼裡。
太后回憶時,眼神迷離。終是一嘆之後,說當知道自己被招進宮時,她不想進宮,甚至偷偷離家,險些釀成追悔莫及的大錯,殃及田家滿門百餘口。最終還是迫於形勢,受不了良心的譴責,無奈的進了宮。從甘願寂寞到承寵再到爭寵,一步步走至今天,一生當中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不是沒有遺憾,不過如今老了,回想往事,即使重來,她仍然會選擇進宮。或許是她沒膽量面對百餘條人命因她而死,也沒有勇氣去面對一生一世隱姓埋名顛沛流離的生活。她告訴惜日:生活永遠不會來適應你,只有你努力的去適應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太后說了這麼多,惜日已聽出姑母的弦外之音。她的所作所為姑母或許已經知道,此時此刻,她又怎能開口說自己想要悔婚?不只會弄巧成拙,也沒勇氣提一絲一毫,即便是試探上一句。
她深深頷首,表示自己受教了。
太后滿意的讓她退下。
其實姑母的話並不完全適用於她,她不在乎浪跡於江湖,如果有心愛的人陪伴,在她看來,那也是種幸福。再有,她嫁的不是皇上,不是藩王,她嫁的只是個郡王,以目前田家在朝中的勢力,皇上決不會殺了田家滿門,只不過,她會令田家蒙羞,田家會與她斷絕所有關係。也就是說她會眾叛親離。
眾叛親離……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她真的有這種勇氣嗎?會有嗎?
一路心神恍惚來到姐姐淑妃的寢宮,剛要進去就隱隱聽見淑妃寢宮內有男人的聲音,問廊下的小太監方知皇上在。她先去偏殿候著,直到皇上離開,方才進去。淑妃一見是她,親熱的拉了她一同坐,惜日雖不至於受寵若驚,仍有些不自在。姐姐平日對她雖不差,也不至於這般親熱,心裡有種不祥之感。
果然一番閒話後,淑妃說起年前就要開始準備她的嫁妝,說方才皇上還特意吩咐要她親自置辦妹妹的嫁妝,說京城幾大家族同嫁一個女兒這可是京中大事,還說因這一次明郡王督辦漕運之事得力,不日將晉封為藩王,賜封東南富足之地為他的領地,晉封大禮將在年前舉行。惜日嫁過去就是明王妃了。田家榮寵之至。姐姐還說了許多,惜日越來越沉默,除了強自微笑也只有微笑了。
無形當中,似有一雙手越夾越緊,讓她越來越不能動彈。
再見到龍茗時,已是正午時分了。
他這一去多日,雖一直拼命趕路,但當惜日見到他時,卻仍是神采奕奕,即使此刻正深陷重圍。
大街上,人群移動緩慢,似乎前面發生了什麼事,惜日的轎子因街上人多走得極慢,惜日坐在轎中正有些煩悶,就聽轎外田雙驚喜喊道:“小姐,你看那是誰?”,一種極強烈的預感讓她突然掀起轎簾,舉目向人最多的地方望去,果然一眼就看到了他。
惜日哀嘆:長成這樣還大搖大擺到鬧市來,這傢伙存心造成大街通行阻塞嘛。人啊,長成那樣就應該收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