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舔嘴唇,“如果我們都不死,回去我們就成親。”
“嗯。”
李老太爺一走就是一天一夜,李明朗靠著林軻都打了個盹了,眼看著天黑了,然後東邊都有魚肚白了,李老太爺也沒回來,倒是有旨意給大理寺的人,那些兵衛都退了出去,後廳的家眷,挺不住的已經被安排了去休息的,等著的就是那些李家的頂樑柱人物。
過了晌午時分,才有小廝回報,老太爺回來了,已經出了城門,正往這邊來呢。聽說是坐的馬車回來的,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事大約是揭過去了。不過到底怎麼揭過去的,誰都不太清楚,李明朗更是糊塗,他的小命就這麼上上下下的,連個理由都沒有嗎,李老太爺一回來就回屋休息了,畢竟年紀大了,一夜沒休息,有些挺不住也是應該的。
李老太爺一醒過來就招了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輩,畢竟現在李家的未來是壓在他們身上的,有些事還是需要他們知道的。
“李家在我父親那一代就已經快沒落了,我六哥,也就是李晉康與那時候的皇長子裕王關係很好,皇長子裕王,皇四子和你們的母親和祖母都是惠帝的元后所出,只是惠帝元后福薄沒幾年就去了。惠帝的繼後和寵妃皆有皇子所出,李晉康的態度就將李家與裕王綁在一根繩上了,這卻是跟李家老一輩的態度是不同的,李家那時候是站在繼後背後的。其中發生了很多事……然後就是那件拒婚事,幸虧裕王從中周旋,才保住了李晉康一條命,只是被剔出了李家家譜,已經逐出了京城,後來惠帝駕崩,裕王病重,皇四子即位,也就是後來的景帝,中間又是一番波折,你們以為我十八歲能當上家主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比你們十八歲的時候還不如,有個處處護著,樣樣疼著的親哥哥,我簡直了沒有任何煩惱的度過了十六年,直到哥哥離開盛京,兩年的時間,我的成長有限,但是景帝需要世家的支援,李家做代表是最好的,所以我與和舒成了婚,成為了李家家主。”
“那張聖旨……”
“其實有些事大家以訛傳訛了,惠帝的聖旨只是將李晉康逐出了京城,並且表示李晉康一系永遠不得錄用為官,而李晉康被逐出家族,永遠不得迴歸家族卻是家族長老們做出的決定……所以我說,你們身上的榮光不是從李家承襲的,是從李晉康身上承襲的,沒有他就沒有李家的今天,那張聖旨是惠帝駕崩之前,裕王逼著惠帝立的,是赦免李晉康的旨意,只不過那時候朝綱未穩,又有某些人的私心,旨意雖有,卻沒有發出去。後來是李家的不穩,我的那些庶出哥哥和弟弟可不是省油的燈,還有李家那些長老,如果不是他們壓著,我也不至於那麼多年沒有哥哥的訊息,找到了哥哥的後代只能伺機而動,才能將哥哥重新納入李家族譜。好讓後人供奉。我重來沒為哥哥做過什麼,這大約是我這輩子唯一能為哥哥做的事情了。”
“……裕王,兒子記得裕王不是在惠帝駕崩之前就病重逝世了嗎……”
“有時候史書是不能盡信的。”
“當今聖上沒有說什麼嗎?”
“一個國公位置而已,不知道他們什麼眼界都看著李家這個位置不自在,你們下去敲打敲打那些小輩,對官場無意的,或者前途不大的趁早退下來,李家這些年勢力過大了。不過如果沒有這個勢,大約也辦不成今天這事。去打掃祠堂,準備祭祖,迎你們伯父,祖伯父進祠堂。”
李明朗從踏出盛京的那一刻都覺得糊里糊塗的,感覺在做夢,看著馬車上一箱一箱的東西,又是那麼的真實,李太爺說話算數,說一個月就讓他一個月走,其中他曾祖父,祖父,父親進李家祠堂的事情就忙了大半個月,然後李老太爺就打包了東西,將他攆出了京城。有種被過河拆橋的感覺。
不過看著李老太爺送了他不少東西的份上,拆就拆吧,他還不稀罕李家這座橋。
回到朝陽鎮,先把先前林軻的餐館整理整理賣掉了,然後一大家子回了朝山村。開始準備林軻和李明朗的婚禮,婚禮是很成功的,但是對李明朗來說是非常不成功的,婚宴上喝多了,晚上就軟綿綿的被林軻給壓倒了。一晚上林軻簡直就是使勁渾身解數,把李明朗的身子開發出來,讓李明朗心裡想著反攻,但是身體卻有些食骨知味的對林軻的擁抱欲罷不能。偶爾幾次堅挺的反攻被林軻左糊弄一下,右糊弄一下就這麼過去了,李明朗是有苦說不出啊。
李明朗他們回到朝山村的時候已經八月多了,婚禮前前後後又花了一個多月,等全部安定下來就已經年末了。
原本挺安定的日子,因為村長的到來,顯得有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